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2-2-23 13:15:06

中级审计师《审计专业相关知识》:货币政策目标

2011年中级审计师《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复习指导
第一部分 宏观经济学基础
第三章 货币政策分析
第二节 货币政策分析
  货币政策分析包括三个方面:政策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和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
  知识点、货币政策目标
  一、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的目标——实现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既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二、货币政策目标的统一与冲突
  货币政策各项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这两者是正相关的:经济增长,就业增加;经济下滑,则失业增加。
  但除此之外,各个目标相互之间都有矛盾。
  1.充分就业与稳定物价的矛盾
  1958年,新西兰裔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研究了l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在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他将其表示为一条曲线,即“菲利普斯曲线”,可用图3—1来表示。其中横轴U代表失业率,纵轴W代表工资上涨率,向右下方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Ph—C表示:
  (1)如果工资上涨率较低,则失业率较高
  (2)如果工资上涨率较高,则失业率较低中 华 考 试 网
  (3)由于工资的上升意味着物价水平的上升,用通货膨胀率代替工资上涨率便成为宏观经济学表示菲利普斯曲线的一种较为常见的方式。
  2.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就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践而言,经济的增长大多伴随着物价的上涨。经济学家对这种原因的解释也不尽相同。
  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经济增长通常会增加对进口商品的需要,又可能提出对一部分本来用于出口的商品的需求,使出口的增长慢于进口的增长,可能导致贸易逆差。
  就资本项目来说,要促进经济增长,就要增加投资,在国内资金来源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借助于外资。外资流入虽然可能使国际收支中的资本项目出现顺差,一定程度上可弥补贸易逆差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但并不一定能使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共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级审计师《审计专业相关知识》:货币政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