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2-8-16 21:21:01

德语考试指南:PISA及德国测试成绩分析

  一、PISA项目概况
  1.PISA的概念。PISA是“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的简称。它是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OECD)组织进行的教育体制指标项目(INES,Indicators of Educational Systems)的组成部分。该项目旨在评估OECD成员国15岁学生在阅读、数学及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能力和技巧,以及跨学科的基础技能,并通过国际间的比较找出造成学生能力差异的经济、社会和教育因素,从而进一步为各国改善自身的教育体制提供必要的参考指标和数据。

  2.PISA的实施。PISA的具体执行分三个循环,每个循环都包括阅读、数学和自然科学这三个部分,但各有侧重。第一循环为2000年的PISA测试,它以阅读为主,数学和自然科学为辅;第二循环将于2003年进行,测试重点是数学;而自然科学则构成2006年PISA最后一个循环的主要部分。除此之外还兼顾测试学生的跨学科基础技能,如在第一循环中就有能反映学生自学能力和计算机运用水平的试题。

  3.有关PISA2000。2000年4月至6月共有32个国家参加了第一循环测试,其中包括28个OECD成员国(澳大利亚、比利时、丹麦、德国、芬兰、法国、希腊、爱尔兰、冰岛、意大利、日本、加拿大、韩国、卢森堡、墨西哥、新西兰、荷兰、挪威、奥地利、波兰、葡萄牙、瑞典、瑞士、西班牙、捷克、匈牙利、英国和美国)以及以非成员国身份参加测试的巴西、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和俄罗斯。全球范围内共有约180000名15岁的学生参加了PISA 2000项目测试,各个国家受测试的学生从4500名到10000名不等。这些受测学校和学生是对各国所有学校根据地区和类别进行细分后,按随机原则选出的。

  在德国,PISA是由马科斯-普兰克研究所领导实施的,共有来自219所学校的5073名学生参加了测试。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的PISA项目小组对国际统一的试题进行了扩充。一方面,小组根据德国自身情况补充了一些试题,并对受测学校、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问卷,三份问卷分别涉及了诸如学校教学质量、保障措施和校际合作、男女同龄学生关系以及家庭背景等问题。另一方面,为了对联邦各州进行比较,项目组还实施了一个被称为PISA-E的子项目(PISA-Erweiterung,即PISA的扩展)测试。该项目扩大了抽样面,共有1466所学校的50000多名学生接受了测试。


  二、PISA测试主要结果综述
  由于PISA是一个在国际范围内进行的项目,并旨在通过国际间的对比和交流来推动各国教育制度的发展,因此,排名问题自然成为关注的焦点。表1即是PISA 2000的国际排名情况。
 
阅读
数学
自然科学
1.芬兰
1.日本
1.韩国
2.加拿大
2.韩国
2.日本
3.新西兰
3.新西兰
3.芬兰
4.澳大利亚
4.芬兰
4.英国
5.爱尔兰
5.澳大利亚
5.加拿大
6.韩国
6.加拿大
6.新西兰
7.英国
7.瑞士
7.澳大利亚
8.日本
8.英国
8.奥地利
9.瑞典
9.比利时
9.爱尔兰
10.奥地利
10.法国
10.瑞典
11.比利时
11.奥地利
11.捷克
12.冰岛
12.丹麦
12.法国
13.挪威
13.冰岛
13.挪威
14.法国
14.列支敦士登
14.OECD平均水平
15.美国
15.瑞典
15.美国
16.OECD平均水平
16.爱尔兰
16.匈牙利
17.丹麦
17.OECD平均水平
17.冰岛
18.瑞士
18.挪威
18.比利时
19.西班牙
19.捷克
19.瑞士
20.捷克
20.美国
20.西班牙
21.意大利
21.德国
21.德国
22.德国
22.匈牙利
22.波兰
23.列支敦士登
23.俄罗斯
23.丹麦
24.匈牙利
24.西班牙
24.墨西哥
25.波兰
25.波兰
25.意大利
26.希腊
26.拉脱维亚
26.列支敦士登
27.葡萄牙
27.意大利
27.希腊
28.俄罗斯
28.葡萄牙
28.俄罗斯
29.拉脱维亚
29.希腊
29.拉脱维亚
30.卢森堡
30.卢森堡
30.葡萄牙
31.墨西哥
31.墨西哥
31.卢森堡
32.巴西
32.巴西

32.巴西

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2-8-16 21:21:02

德语考试指南:PISA及德国测试成绩分析

</p>  受联邦教育部的委托,德国项目组结合国际测试部分和本国的子项目PISA-E的结果,得出了各联邦州的相对排名,如表2所示。

 阅读数学自然科学1.巴伐利亚1.巴伐利亚1.巴伐利亚2.巴登-符腾堡2.巴登-符腾堡2.巴登-符腾堡OECD平均水平3.萨克森3.萨克森3.萨克森OECD平均水平OECD平均水平4.莱茵兰-法尔茨4.图林根4.图林根5.萨尔5.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5.莱茵兰-法尔茨德国整体水平德国整体水平德国整体水平6.北莱茵-威斯特法伦6.莱茵兰-法尔茨6.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7.图林根7.萨尔7.萨尔8.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8.黑森8.黑森9.黑森9.梅克伦堡9.梅克伦堡10.下萨克森10.北莱茵-威斯特法伦10.北莱茵-威斯特法伦11.梅克伦堡11.下萨克森11.下萨克森12.勃兰登堡12.萨克森-安哈尔特12.萨克森-安哈尔特13.萨克森-安哈尔特13.勃兰登堡13.勃兰登堡14.不来梅14.不来梅14.不来梅



  由于PISA不仅是一个单纯的能力测试,它还担负着为各国优化教育体制提供第一手资料的重任,各方专家围绕着学生能力及教育体制这个中心议题对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背景情况也进行了调查,取得了丰富的数据资料。比如德国项目组就结合PISA-E的要求,调查统计了各州15岁学生的人数、父母是移民的学生比例,并结合联邦统计局提供的各州人口、人口密度、外国人比例、居民收入状况、教育财政支出、教师授课数、学生和教师关系等数据,一定程度上描绘出了各州社会、经济和教育等方面的差异。鉴于篇幅关系笔者在此就不将各种数据一一列举。


  三、德国PISA 2000及PISA-E成绩分析与思考
  上文的表格和数据清楚地说明了德国大部分州在此次测试中的表现-阅读、数学和自然科学三项无一例外都低于OECD平均水平,而且与成绩优秀的国家相去甚远;14个联邦州中只有巴伐利亚和巴登-符腾堡各科均略高于或达到OECD平均值,从具体的得分来看,部分州的成绩已接近32个受测国的最低分数。以第一循环的测试重点阅读为例:OECD平均成绩为500分,芬兰以546分高居榜首,巴伐利亚(510分)和巴登%符腾堡州(500分)分别位于排名第9和第15的瑞典和美国之后,8个联邦州得分集中于470~499分,3个州在460~469分一档,而不来梅仅得448分,略高于第29位的卢森堡。

  这样的成绩的确让德国甚至世界各国为之震惊。德国媒体和舆论一时间风起云涌――有的利用语音双关把德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比作倾斜的比萨斜塔一般岌岌可危,人们感叹当初孕育世界级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如今却降级为地方水准……当然也有人对PISA的结果持怀疑和批评态度,他们认为抽样面太小,使得数据缺乏代表性和说服力;有的学校虽承认学生在正字法方面存在问题,但认为主要责任不在校方而在父母家庭等等。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从一味的批评或推诿责任中跳了出来,转而思考导致这一测试结果的原因,提出各种优化及改革的方案。

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2-8-16 21:21:03

德语考试指南:PISA及德国测试成绩分析

</p>  1.是否需要彻底改革学校体制
PISA成绩公布不久,各界讨论最激烈的就是是否要对德国现今的学校体制进行彻底的改革,不少学者指出了现行体制的种种问题:

  首先,德国的小学阶段只有四年,在所有OECD成员国中是最短的。毕业后学生分别升入普通中学、实科中学或高等文理中学。这样做的初衷是把天资相当的学生分别集中起来,便于因材施教。然而这时学生们只有十或十一岁,也就是说,学生六到十岁之间的学习成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今后所受教育的形式,是否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从而对他们的人生道路会产生不小的影响。但众所周知,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身心、智力均未发育完全,过早对他们定性,不免有些武断,可能会抑制某些孩子的发展。

  其次是关于半日制学校还是全日制学校的讨论。德国的中小学几乎都是半日制的,学生可自由支配下午的时间;而大部分在PISA中取得成功的国家均推行全日制教育。由于现今德国家庭状况的改变(据统计最近四十年中离婚率由16%上升为33&,职业妇女由47%增加到64%,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工作日白天得不到父母的照看。他们在这五个下午或结伴去快餐店、百货商店的游乐区,或独自看一些恐怖电影或无聊的电视节目打发时间。很少有孩子坐下来看书,即便只是出于消遣的目的。这样不仅虚度了时间,对上午的学习质量也有影响-既没有温故,也没有知新。

  另外,关于讲求大学升学质量还是数量的争论也很激烈。是像巴伐利亚那样追求“教育质量”(升学率仅20%左右)还是像北莱茵-威斯特法伦那样提倡“机会平等、普及高等教育”?2002年联邦议院大选,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民党也就这一问题互相攻击(巴伐利亚州由基社盟执政,而社民党是北威州的执政党)。

  以上的论断的确指出了现今德国学校体制中潜在的一些问题,但笔者认为绝对地从一端走向另一端显然也不可取。应该注意到的是,那些!"#$取得较好成绩的国家的学校体制也是各不相同的。我们不妨将巴伐利亚和瑞典的学校体制加以比较,它们在阅读测试中的得分分别为510分和516分,成绩相差无几而且均较为出色。
 
巴伐利亚瑞典三分化的学校体制(所有学生接受四年小学教育,从五年级起分别升入普通中学、实科中学或高级文理中学)直到九年级所有学生均接受统一授课考试从三年级起考试从八年级起几乎全部是半天制学校全日制学校统一毕业考试各州范围内的统一毕业考试大学升学率:20%;另有9%升入高等技术大学升学率高于70%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巴伐利亚和瑞典的学校体制几乎完全不同,但事实证明却都较为成功。因此学校体制不应是影响学生成绩的决定性因素。当然我们可以对其加以完善和补充,如设立一些自愿入学的全日制学校,在不加重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开办一些兴趣班、组织一些体育活动,把学生从游戏机和电视机前重新吸引回来。

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2-8-16 21:21:04

德语考试指南:PISA及德国测试成绩分析

  2.教育体制中有待改革的环节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德国的!"#$成绩如此不理想呢?在整个教育体制中到底哪些环节需要改革呢?以下是笔者个人的一些看法:

  (1)对移民家庭学生的德语基础教育严重滞后。OECD以学生父母是否均出生在德国为标准,对各州学生的PISA成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以阅读成绩为例,父母至少有一方出生在外国的学生未达到最低阅读能力的比例是父母均出生在德国的学生的2~4倍,前者仅达到最低阅读能力的学生比例也要比后者多出1~2倍。这些数据清楚地反映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来自移民家庭的学生相对较低的阅读能力对德国的整体水平不无影响。当然在此把责任完全归咎于非德国学生或一味谈论德国的移民政策,显然是不理智的。我们的目光更应转到这些孩子在德国接受的基础教育情况。德国现今的外国人比例接近9%,远高于欧盟5.4%的平均水平;在柏林的某些区小学入学新生中有75%是外国人;而这些外国学生中的四分之三尚未掌握授课语言-德语,或掌握程度远远不够。以土耳其学生为例,他们生活在一种双重社会中-学校内的德语环境和家庭中的土耳其环境(据统计80%的土耳其家长由于语言困难不能参加学校的家长会)。许多孩子既没有掌握足够的德语知识,也不会说纯正的土耳其语。这种语言方面的欠缺会影响孩子们对各科知识的学习,其中当然也包括数学和自然科学。德国不像美国、加拿大等移民国家那样,在移民前对申请者的客居国语言水平进行测试。因此,为这些来德国的外国人,特别是他们的孩子开设德语语言班理应显得更为重要。可是德国几乎没有哪一个州像北欧国家那样,在进行入学教育前对孩子的语言水平加以评定,为未达到基本要求的外国(甚至也可以是本国)学生提供语言补习机会,让他们达标后再入学。这种忽视是“出于错误理解的对移民者本国文化和传统的尊重”-OECD评审员施莱切尔这样评价道。

  (2)德国的中小学缺少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德国中小学校园文化的问题首先体现在学生纪律观念淡薄这一点上。在推行了30年的反教条、破除程式化的学校改革后,不少教师遇到的是:教室里不断的吵闹声让人难以专心听讲,用粗话激怒老师在学生中被认为是“酷”,老师常常花很多时间(甚至80%的课时)维持课堂秩序,平息学生间的争吵。PISA-E中的数据显示,连续两周从未缺课、旷课或迟到的15岁学生在老联邦州(原西德)仅占51.6%,在新联邦州(原东德)为57.3%。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纪律”、“管束”这样的字眼在德国中小学中似乎成了一种禁忌,出于校方和学生家长的压力,教师一般不会对学生采取任何惩罚性措施。而PISA结果证明,“纪律”和“自我约束”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正如德国高校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兰特弗里德所说的:“即便是游戏规则也必须要学了才懂”。

  这种“畸形”的校园文化还表现在对成绩的相对鄙视心理、缺乏压力和学习兴趣上。德国不少学校里,成绩优秀的学生不会像在美国那样如明星一般受到其他同学的刮目相看,却常常被冠名为“贪慕虚荣的人”或“追逐名利的人”。德国的中学生不像他们的英国同龄人那样需要经常写文章,他们的书面作业较少,选修课考试采用笔试形式也被认为是第二选择。相应的后果就是德国学生在阅读、书面表达和计算方面普遍较弱,而恰恰这些技能不通过勤奋努力的练习是不会真正掌握的。一位17岁的中学生这样描绘他在十一年级的学习生活:留连于各个聚会。根据OECD的调查,在德国有42%的学生表示他们消闲不会选择看书,这一百分比在所有OECD成员国中是最高的。仔细分析了德国各州的具体情况后,调查人员发现,平时不阅读的学生所占比例越高,该州的阅读成绩往往就越低。众所周知,阅读能力的好坏与平时的阅读量是密切相关的,没有平时的积累很难提高阅读水平,这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各联邦州成绩差异的原因。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德国中小学急需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而这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努力。校方、教师及家长应给孩子树立一种尊重成绩的意识,提倡良性竞争;教师和学生都应有一种责任感———教师要关心自己的教学效果,要有保证教学任务完成、达到教学效果的责任心,而学生也应重视自己的学习情况,树立应掌握授课内容的责任感;学校和老师要改良教学方法,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开设兴趣班、教授生活实用技能、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组织校际交流等等。PISA项目德国负责人于尔根•鲍姆特曾说过:“好的学校就是,如果你病了不能去上学的话,会担心错过了什么。”只有真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学生才会如此地留连于学校,才会重视学习和成绩,以这样的心态自觉主动地学习,无论学校是半天制还是全日制,无论家中是否有家长督促。

  (3)德国教育体制在具体的课程安排上存在不足之处,有待改进。以阅读为例,德国仅在小学阶段(1~4年级)开设专门的阅读课,之后就没有任何关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计划。而现今学生课余在家的阅读机会和兴趣大不如前,因此,仅仅在小学教授基本的阅读技能已远远不能满足今后对阅读能力的要求。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应仅仅局限于小学,而应贯穿于整个学习阶段,至少在第二阶段I(5~10年级)必须继续开设阅读课,在第二阶段II(10~13年级)也应注重训练学生的阅读水平,甚至在大学阶段也应有专门的课程指导学生如何理解重要的专业文章。相应的还应尽快制定出第二阶段I(甚至第二阶段II)的阅读大纲,以确定学生阅读能力的哪些方面有待提高,在几年级实行相应的措施,以及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此外不能一味地把提高学生阅读水平这一任务分摊到所有各科教师身上。虽然各科的学习过程中均有阅读这一环节,在某种程度上都在练习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只有在阅读课上才有可能系统地、连续地训练阅读。因此,应强调德语课在阅读训练中的中心地位,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作为德语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来抓。www.Examw.com


  四、结语
  据《德国快讯》报道,继PISA之后德国近期在另一国际测试中再度落败。这项联合国组织的测试考查了世界上24个最富有国家的学生的知识和能力,5个方面的测试旨在考察各国教育体制的相对效果。结果德国综合排名第19位,远远落后于位居首位的韩国和日本。由此不难看出,PISA的结果并非偶然,要想改变这一劣势,德国的教育改革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与其在学校体制上大动干戈,不如切实从“小处”着手进行改良,加强对移民家庭学生的德语基础教育,使他们的语言能力达标;优化课程设置,分工明确,提高德语课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倡导纪律和良性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德语考试指南:PISA及德国测试成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