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2-8-18 14:41:53

2012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颊粘膜癌

  颊粘膜鳞癌的发病年龄比舌鳞癌约晚10年,以老年人为多见,约占70%左右
  (一)临床表现
  颊癌早期一般无明显疼痛,当癌肿侵犯浸润肌等深层组织或合并感染时,出现明显疼痛,伴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直至牙关紧闭。牙周组织受累后,可出现牙痛或牙松动。患者常有颌下淋巴结肿大,亦可累及颈深上淋巴结群。淋巴结肿大可由于癌瘤转移,也可能系感染所致,应注意鉴别。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颊癌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对临床诊断为颊癌者,均应进行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并了解癌瘤的病理类型与分级,这对治疗和预后亦十分重要。此外,对颊粘膜白斑、扁平苔藓及乳头状瘤等出现表面糜烂、溃疡或硬结时,应及时进行活检,明确诊断。
  由于颊癌易于发生淋巴结转移,井首先累及颌下淋巴结群,而后到达颈深淋巴结,并可转移至面及腮腺淋巴结,故应仔细检查,重点检查上述区域。
  早期颊粘膜癌的糜烂溃疡应与糜烂型扁平苔藓,粘膜慢性溃疡,特别是残冠、残根等慢性刺激引起的褥疮型溃疡相鉴别,后者在拔除残冠、根,或消除锐嵴等刺激因素后,疼痛很快减轻,溃疡亦随之缩小,愈合。对有局部肿胀,张口受限者,应与单纯感染,特别是颌周间隙的慢性感染以及低毒性边缘型颌骨骨髓炎相鉴别。
  (三)治疗
  由于颊癌呈浸润性生长,局部复发率高,除局限性、范围小、浸润表浅的颊粘膜癌(T1),可考虑采用单纯的冷冻及放射治疗外,对中、晚期患者,目前主张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手术治疗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足够的深度:即使早期病例,亦必须使切除深度包括粘膜下脂肪、筋膜层。对已侵及粘膜下者,切除深度必须超过肌层。在癌瘤已波及皮下组织者,应常规作洞穿性切除。
  (2)足够的边界:应在癌瘤可判断的临床边界以外2cm的正常组织处作切除。癌灶位于颊前份近口角者,应包括邻近口角的上、下唇一并切除;邻近龈颊沟者,应含邻接的牙槽突一井切除;波及翼颌韧带区者,应包括下颌支前份及上颌结节部一并切除,并注意清除咽侧前份及翼区受累组织。
  (3)颈淋巴清扫术:凡临床出现颈淋巴结(含颌下)肿大,或原发灶在T3以上、鳞癌II级以上,或颊癌生长快、位于颊后份者,应常规作同侧颈淋巴清扫术。
  (4)原发癌瘤切除后遗留的缺损,原则上应同期立即整复。
  (四)预后
  颊癌的疗效不甚理想,其预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故国内外有关本病5年生存率的报告差异甚大,一般再22~70%之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2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颊粘膜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