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2-8-19 17:53:05

2011年中西医助理医师辅导:发热临床表现

  (一)发热的分度
  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
  低热37—38℃;高热39.1—41℃
  中等度热38.1—39℃;超高热41℃以上
  (二)发热过程
  1.体温上升期 临床表现为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畏寒或寒战、皮肤干燥无汗等症状
  体温上升有两种方式:
  (1)骤升型体温在几小时内达到39℃~40℃或以上,常伴有寒战,小儿易伴有惊厥。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疟疾、败血症、流感,急性肾盂肾炎、输液反应或某些药物反应等。
  (2)缓升型体温于数日内缓慢上升达高峰,多不伴寒战。见于伤寒、结核病等。
  2.高热持续期 临床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加快加强,心率增快,可有出汗此期可持续数小时(如疟疾)、数日(如肺炎、流感)或数周(如伤寒极期)。
  (1)骤降体温于数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常.有时甚至可低于正常,伴有大汗。见于疟疾、肺炎链球菌性肺炎、急性肾盂肾炎及输液反应等。
  (2)渐降 体温于数日内逐渐降至正常,如伤寒缓解期、风湿热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1年中西医助理医师辅导:发热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