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2-8-19 20:47:58

2012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辅导:颌骨骨密度的检查法

颌骨骨密度的定性检查法
X线片肉眼骨密度分析法:通常是根据骨纹理的多少、粗细及其显微结构改变来判断有无皮质骨或骨小梁的吸收。但因骨密度的量值需降低30%~50%才能用肉眼鉴别出来,同时,此法又受投照剂量、胶片质量等因素影响,因此其敏感性较差。
颌骨骨密度的半定量检查法
1.曲面断层下颌指数: PMI是一种新的反映下颌骨皮质骨量变化的指标。与椎骨、腕骨指数相似,均为放射形态学测量法。其优点在于方法简便、实用、廉价、便于普查。PMI为颏孔对应处的下颌骨下缘皮质骨厚度与颏孔上(下)缘至下颌骨下缘的距离的比值。但Klemetti等发现在绝经后的中年妇女PMI值与全身骨矿含量无显著的阳性相关。
2.下颌骨下缘与下颌角下缘皮质骨厚度的测量:Bras等采用该法作为诊断代谢性骨丢失的工具,期望从口腔颌骨的局部变化预测全身的骨代谢。下颌角皮质骨厚度在15~60岁的男女性相对恒定;60岁以上男性有轻度减少,而60岁以上女性皮质厚度明显减少,可能是由于绝经后骨质疏松引起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的肾性骨营养不良也表现出下颌角骨皮质厚度减少,其减少量与病变程度相关。还有研究发现,系统性骨丢失可导致下颌角皮质骨厚度减少,其厚度与椎骨、腕骨骨密度呈显著相关;当下颌角皮质骨厚度小于1 mm时,可能提示有代谢性骨丢失。Taguchi等则应用下颌骨颏孔区下缘皮质骨厚度作为观察指标,发现其与腰椎松质骨骨量呈负相关,认为它是监测骨质疏松症的可信指标。而Leong等则认为,下颌角皮质骨厚度及下颌骨正中联合处的皮质骨相对厚度均不能作为反映下颌骨骨吸收的指标。
3.下颌骨下缘骨皮质形态分级:Klemetti利用曲面断层片对双侧颏孔远中下颌骨下缘的骨皮质形态进行了分类,共分为3级。I:双侧骨内膜边缘平滑整齐;II:一侧或双侧下颌骨下缘皮质骨骨内膜表现为半月形缺损(骨陷窝吸收所致)或者有1~3层形成骨内膜皮质残余(吸收不完全所致);III:皮质层形成严重的骨内膜皮质残余,呈多孔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2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辅导:颌骨骨密度的检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