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2-3-16 13:40:56

物流经例案例:3PL,大的好还是小的好?

  作为世界最大的食品公司之一凯士食品的中国区物流经理,李宾往往先考虑物流商的服务质量,然后才考虑物流成本,但如今大物流商实力渐长,店大欺客,物流成本高居不下,换用了小物流商,又没法兼顾全国市场,在超载风的打击下,李宾到底应该选哪一种3PL呢?
  “什么合同!这算什么合同!”李宾怒气冲冲地将手里的几页纸摔在桌上,这是一份永捷物流公司初拟的2004年与凯士公司的服务合同。“每年要求保证300车皮货物运输量,若达不到仍要按这个量交付运输费?这简直是给我们限定最低消费!你们怎么能这么牛?”
  “我们目前与货主企业签订合同时都会提出最低运输量的要求,但这个量是可以商量的,您看看,还可以再做修改嘛。”永捷物流的项目经理刘海微笑着解释。“如果不改条款,我们是不会签的!”李宾指着合同中的几行字,坚决地说。
  李宾是凯士食品公司的中国区物流经理。作为全球最大的食品公司之一,凯士主要生产饮料、奶粉和饼干等包装食品。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后,凯士先后在全国建立了4个生产厂和8个分拨中心,到1999年的时候,饼干业务已占有国内市场25%的份额,其它业务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占据的市场份额也相当大,年产量逐步提高。
  每年6、7月份,公司都会举行物流服务商招标会,确定下一年度的物流服务商,也顺势对公司的物流策略进行相应的调整。每当这个时候,李宾总是免不了一两次肝火上升,与中标企业协商具体服务合同条款真是个麻烦事,问题经常接踵而来。
  惯性强势
  作为一家大型跨国企业,凯士在中国的物流策略沿用了其在全球市场上的一贯做法,即全部采用第三方物流,并且只与业内最具实力的物流服务商合作。
  刚进入中国时,凯士公司还处于市场开发阶段,产品生产运输量每年也是2000吨,并不是很大,物流矛盾不太突出。而且,当时国内物流业很不成熟,大型物流公司还未成型,市场处于培育阶段。那时与物流服务商打交道,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至少现在李宾每次头大,顺便遥想当年时,会这么认为。
  当时任凯士华东区域物流经理的李宾,从未遇到过物流公司的“霸王条款”,国内实力稍好一点的物流公司,都争先恐后与凯士合作,一是争取业务,二是冲着它的品牌地位。虽然当时的物流公司规模小,网络更不健全,但是对货主企业提出的要求,往往竭力而为,让李宾在这方面省心不少。
  1999年后,凯士业务量突飞猛进,李宾升职为中国区物流经理,负责整个国内市场的仓储物流业务,工作内容之一就是挑选主要物流服务商。
  此时的物流服务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几家中型物流公司成长起来,尤其是一些早年进驻中国的世界500强企业培育出来几家物流公司,全国服务网络已经初具规模,已经有足够实力为其他货主企业提供较高水平的物流服务了。
  但问题随之而来。当这些为数不多的大型物流服务公司终于有能力选择服务对象时,反而不再像以前那样竭尽全力。尤其在最初商定合同条款时,总是尽量避免任何对自己不利的因素,力图将所有风险都推给货主企业。
  李宾对着合同发火,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凯士已经与永捷物流合作3年了,永捷曾经是一家跨国日用品公司胜捷公司的物流部,后来独立出来成为第三方物流公司。从去年开始,随着业务量的上升,永捷物流的强势态度越来越明显。一开始还只是在市场价格波动时,要求凯士立刻作出补偿,否则拒绝提供货车。这次竟公然将“最低消费”写入合同之中,让李宾觉得忍无可忍。
  吃午饭的时候,李宾私下里和刘海说:“这就好像住酒店,如果你设定了最低消费但是物有所值,我会根据我的经济能力考虑接受或不接受。你们要求每年300车皮的货,设定这么高的价格,可是服务水平并没有完全达到我们的要求,况且我们也还要考虑在这条线路上是不是会有足够的货物量。凯士也是大公司,不会接受这么不合理的东西。”
  李宾拿准了永捷虽然算是国内最好的物流公司之一,但筹码也还有限,不会轻易放弃凯士。果真,在反复交涉下,永捷被迫取消了这条协议。
  而前一次与保川物流公司合作的时候,李宾则退让了。当时凯士要租用保川物流设在天津的仓库,包括其中一间租金每月800元的办公室。保川在一个单独的合同中详细列出了办公室的租用要求,比如一旦退租要提前4个月通知保川,并将任何损坏及改变复原。即使这样一个细节,保川都将合同做得很苛刻,极力倾向于自己,这让李宾很不满,但是因为800元租金数目不大,考虑到谈判的平衡,李宾还是签了下来。
  店大欺客
  其实在对于一家大型跨国企业来说,李宾的不满并不是来自于对支端末节费用的节约,而是针对物流服务商的态度。作为物流经理,李宾很清楚,他的物流服务商最重要的任务是将货物准时送达客户手中,其次才是物流成本的节省。但大型物流服务商近两年的强势态度,让李宾哭笑不得。提出的条件越来越多,服务质量却差强人意。
  今年2月,北京一家客户急需200箱奶粉,从天津仓库调出。天津分公司物流负责人董舒立即打电话给为其提供服务的保川物流,得到的答复却是车辆紧张,要再等2天才能有空闲车辆。这边客户催得急,董舒没办法,只好临时租用当地一家小型物流公司,将货物当天发到北京。
  事后,董舒向李宾抱怨,由于物流服务商的延误导致货物不能及时交付给客户,每过二三个月总会有这么一次。上次是由于市场运价波动,保川要求提价,可是按照合同规定并不合理,董舒没有同意,结果保川极不情愿,磨蹭许久才将货物发出。
  面对分公司物流部的困惑,李宾也无可奈何。按照合同上的规定,总公司每个季度会对物流服务商做一次绩效考核,但是考核的结果往往只是用于决定在下个季度是否继续合作,或相应作出何种处罚,但对延误货物的那时那刻,却毫无办法解决。
  物流公司懈怠的服务态度让李宾进退两难,加价的话,李宾无法向年度预算交代,若不加价,耽误货物运输,将极大损失公司的声誉。
  和所有公司一样,当物流服务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内部系统逐渐复杂起来。与中小型物流公司主要*人来管理的模式相比,大型物流公司在这几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系统,*层级制度来进行管理维护。
  但是,目前市场上这些大型物流公司的管理系统又并不完善,服务出现问题时,解决起来繁冗复杂。
  凯士设在杭州的饼干生产厂,每次交货后,由第三方物流公司分别运往分布在各地的8个分拨中心,到货清点时,往往包装袋破损严重,还经常发生丢货现象。一年下来,光在运输上损失的货物量就达6%-7%。
  按照合同的规定,有一个合理的货物破损量,超出部分将由服务商按价赔偿。但是,分公司将损失报告提交过后,却迟迟得不到补偿,打电话催时,才知道又被卡在某个环节上。等到受理下来,通常要等三四个月,有时甚至时间更长,最后不了了之。
  李宾虽然清楚,货物破损是所有物流服务商都存在的通病,可是他忍受不了服务商拖沓的办事效率。而且,货物是否保存得好,也取决于物流公司的服务质量。在每年的第三方招标会上,凯士都会将需求列得清清楚楚,包括对装车、运输途中的包装过程的要求。服务商们为了增加竞争力,都将投标价格标到最低,并且声称能提供合格的服务。但是签约下来,服务质量总是差一个等级,有时甚至还没有中小型物流服务商的服务质量高。这让李宾有种“店大欺客”的感觉。
  还有一点不能忍受的是,随着这些物流服务商规模的扩大,其对租用来的车辆及司机都纳入程式化的管理模式,用李宾的话讲,就是把人当做机器用。没有人性化的管理,在操作上就失去了灵活性。在仓库的搬运现场,李宾时常见到一些卡车司机一边粗暴地将货物扔进车厢,一边满口抱怨公司将价格越压越低,让他们无钱可赚。
  转向小型服务商
  随着越来越多问题的出现,李宾开始考虑是否要转变一下策略,与规模较小但是服务质量好一些的中型物流服务商合作。
  他写了一份建议书,交到老板手中。老板犹豫了,规模小肯定没有大型服务商稳定,这对一直稳步前行的凯士来说,意味着不小的转变。前几次招标会,老板都没有直接参与,而是李宾将写好的招标书直接拿给他签字,最后又将各企业的投标书拿给他过目。对于操作中的细节问题,老板并不了解。“没有足够的规模,不见得稳定,又怎么能为我们凯士服务?”考虑之后,老板坚决反对这个建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物流经例案例:3PL,大的好还是小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