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2-8-20 23:18:22

2012年外科主治医师辅导:肠外营养输注途径

  选择合适的肠外营养输注途径取决于病人的血管穿刺史、静脉解剖条件、凝血状态、预期使用肠外营养的时间、护理的环境(住院与否)以及原发疾病的性质等因素。住院病人最常选择短暂的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穿刺插管;非住院环境的长期治疗病人,以经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置管,或植入皮下的输液盒最为常用。
  1.经外周静脉的肠外营养途径
  适应证:①短期肠外营养(
  优缺点:该方法简便易行,可避免中心静脉置管相关并发症(机械、感染),且容易早期发现静脉炎的发生。缺点是输液渗透压不能过高,需反复穿刺,易发生静脉炎。故不宜长期使用。
  2.经中心静脉的肠外营养途径
  (1)适应证:肠外营养超过2周、营养液渗透压高于1200mOsm/LH2O者。
  (2)置管途径: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上肢的外周静脉达上腔静脉。
  优缺点:经锁骨下静脉置管易于活动和护理,主要并发症是气胸。经颈内静脉置管使转颈活动和贴敷料稍受限,局部血肿、动脉损伤及置管感染并发症稍多。经外周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PICC):贵要静脉较头静脉宽、易置入,可避免气胸等严重并发症,但增加了血栓性静脉炎和插管错位发生率及操作难度。不宜采用的肠外营养途径为颈外静脉及股静脉,前者的置管错位率高,后者的感染性并发症高。
  3.经中心静脉置管皮下埋置导管输液(Catherter-Port)。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2年外科主治医师辅导:肠外营养输注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