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2-8-22 10:10:05

颅内压相关护理

  (1)监测方法  1)脑室内压监测 此法是最常用的力法。一般选择右侧侧脑室额角穿刺,将内径1mm的硅胶管准确地放置在侧脑室内,然后用三通开关连接脑室管、传感器和脑室引流装置。传感器使用前应注水、排气和调零。  2)硬脑膜下压检测 将导管放于脑表面,外接传感器。此法适用于幕上手术病例缺点是,当颅内压过高时,脑组织可嵌入其中,使测压不准,故应用较少。  3)硬脑膜外监测 此法采用非液压传感器直接置于硬脑膜表面。因不切开硬脑膜,故较安全,颅内感染的机会少。缺点是不能放脑室液降压,不能做压力一容积试验。  (2)临床意义  1)常用数值 正常颅内压力为0.67~2 kPa(5~15mmHg)。>2 kPa(15mmHg)为颅内压增高,轻度增高为2~2.3 kPa(15~20mmHg),中度增高为2.3~5.3 kPa(20~40mmHg),重度增高>5.3 kPa(40mmHg)。 一般将压力>2.3 kPa(20mmHg)作为降压处理的界值。  2)颅内压波型 ①正常波型,压力曲线平直,无快速大幅度升高或降低,压力水平可为正常也可增高。②异常波型,可分为A波和B波。A波又称高原波,是颅内高压的特有病理波。此波的特点是压力突然升至6.7~13.3 kPa(50~100mmHg)、持续5~20min后降至原水平或更低,其出现时间无舰律。A波的出现表明颅腔代偿功能频于衰竭,是非常紧急的信号。B波又称节律振荡波,每分钟出现0.5~2次,高度0~6.7 kPa(50mmHg),它是A波的前奏,提示脑顺应性降低。  3)估价脑顺应性 采用容量压力反应试验进行测定。其方法是将标准量(如1 ml)的理盐水注入脑室,观察颅内压的动态变化,依此绘制容量——压力曲线。如注水后,颅内压上升较小,表示脑顺应性良好,反之数值越高,表示顺应性越差。此外,也可抽出一定晕的脑脊液,观察颅内压址台降低及降低的幅度,以此来了解脑顺应性。  (3)临床应用  1)诊断方面 ①早期诊断颅内血肿,若伤后很快出现颅内压增高或术后2h以内即出现颅内压增高,臆考虑有颅内血肿,及时做CT扫描以明确诊断。②预后判定,下列情况死亡率和残废率明显增高,颅内压>5.3 kPa(40mmHg),经治疗颅内压不能降至2.3 kPa(20 mmHg)以下,频繁出现异常压力波型。③决定治疗方案,经CT证实的较小的颅内血肿、颅内压正常或短时间内轻、中度增高,可先采用非手术疗法,若重度颅内压增高,或持续性轻、中度增岛,则可考虑手术治疗。  2)治疗方面 ①颅内压增高时,可经导管放出部分脑脊液,以降低颅内且。②指导药物应用,如应用甘露醇、地塞米松、大剂量巴比妥药物等束降颅内压,在颅内压监测的情况下应用降压措施,可做到灵活,机动掌握降压时间和力法。可以避免治疗的盲目性,降低药物用量,减少电解质紊乱、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3)应用时注意事项 ①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发生颅内感染。②保持正确卧位,勿压脑室引流管及三通管。③躁动病人应给予镇静剂,以免影响颅内压的稳定与准确度。④接头漏液或脑组织堵塞导管可造成颅内压不高的假象,应注意检查。⑤如颅内压高于2kPa(15 mmHg)时,可行过度换气或激素治疗。颅内压>2.3 kPa(20 mmHg),可应用20%甘露醇250 mI,快速静脉输入。⑥颅内压继续增高时,可行脑室引流。⑦伤口及引流管接头处每日消毒1~2次。⑧每天放出的脑脊液应留标本,送常规检查,定时做脑脊液培养,一日发生感染立即停止监护。  4)适应证 由于颅内压监护尚属损伤性方法,因此应适当选择监护对象。①格拉斯哥计分在8分以下者,这是一条主要标准。②对重型颅脯损伤CT扫描异常者应常规监护,年龄40岁以上,收缩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颅内压相关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