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2-8-22 10:21:35

儿科临床护理指导: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护理

  小儿静脉输液最常选用的穿刺部位为头皮、手或足背部的静脉。小儿自制力差,特别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基本上不能按需要制动,且婴幼儿血管腔细小、管壁薄,患病时血流缓慢,以及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的输注等因素致药液渗漏至皮下,易引起局部组织水肿、疼痛,严重者可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坏死。
  一、热敷
  促进液体的吸取,主要用于血管收缩剂的渗漏,如多巴胺、阿拉明、肾上腺素、氯化钾等,可用湿热毛巾,温度不宜超过50℃。
  二、冷敷
  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扩散,从而减轻局部组织的损害。如抗肿瘤药物、安定、红霉素等外渗时宜选用冷敷。使用冰帽和冷湿毛巾(两条毛巾置入冰箱,保持4℃左右)。
  三、药物湿敷
  硫酸镁湿敷只能用于血管通透性增高而引起的外渗,对高渗液渗漏者可加重组织脱水,可用654-2溶液湿敷。
  四、中成药制剂
  如意金黄散加蜂蜜、云南白药乙醇糊、红花醇、黄连、黄柏、3%硼酸等。
  五、食物的临床应用
  新鲜萝卜、马铃薯切成2mm的薄片敷在渗漏部位,用胶布固定,消除水肿和防止组织坏死的效果很好。
  六、水泡的处理
  局部消毒后用5ml注射器在水泡最底处进行抽吸,吸出渗液后,另取一5ml注射器抽取1%碘伏注入水泡内,注入量以填满原水泡、局部无肿胀、无疼痛不适为宜。局部保持干燥,避免表皮擦落,修剪患儿指甲,必要时用手套或丝袜套住手,防止抓破引起感染。
  七、其他
  理疗、红外线照射、穴位封闭(内关、外关、内池等)。如有局部组织坏死者按外科换药法给予清创换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儿科临床护理指导: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