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2-8-22 10:42:04

2010年执业护士考试辅导:肌内注射法

  肌内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一)目的
  1.和皮下注射同,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
  2.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者。
  (二)部位源:中华考试网
  应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其中以臀大肌为最常用,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及上臂三角肌。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1)十字法。以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一侧划一水平线,从髂嵴环球网校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从髂后上棘至大转子连线),即为注射区。
  (2)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1)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这样骼嵴、食指、中指便构成一个三角形,注射部位在食指与中指间构成的角内。此处血管、神经较少,且脂肪组织也较薄,故被广泛使用。
  (2)以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以病人自体手指宽度)为标准。
  为使臀部肌肉松弛,可取以下各种体位。
  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俯卧位:足尖相对, 足跟分开。
  坐位: 坐位椅要稍高,便于操作。
  3.股外侧肌注射部位为大腿中段外侧,位于膝上10cm,髋关节下10cm处约7.5cm宽。此区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部位较广,适用于多次注射者。
  4.上臂三角肌注射法。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指,此处肌肉分布较臀部少,只能作少剂量注射。
  三角肌九区划分法;把三角肌的长度和宽度中线都均分为三等分,使三角肌成为九个区,分别为三角肌上、中、下1/3部的前、中、后区。
  1.三角肌的上1/3部的前、中、后区为三角肌肌内注射的绝对安全区。
  2.三角肌的中1/3部的前、中、区为相对安全区。
  3.三角肌的中、下1/3部的后区深面,因有桡神经通过,为三角肌注射的危险区。
  4.三角肌的下1/3部的前、中区因肌肉太薄不能作肌内注射。
  (三)用物
  注射盘内无菌注射器2-5ml,针头6-6.5号,按医嘱备药液。
  (四)操作方法
  1.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解释,以取得合作,协助病人取适当体位。
  2.用2%碘酊和70%酒精消毒皮肤,待干。
  3.吸取药液排尽空气,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持针,如握笔姿势,以中指固定针栓,针头与注射部位呈90度,快速刺入肌肉内。一般约进针2.5~3cm(消瘦者及儿童酌减)。
  4.松开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固定针头,注入药物。注射毕以消毒棉签按压进针点,快速拔针。
  5.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五)注意事项
  1.切勿把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折断。
  2.两种药液同时注射时,要注意配伍禁忌;需长期作肌肉注射者,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避免硬结的发生。
  3.两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发育不好,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处注射
  (六)病区内集中进行肌内注射
  1.在同时间内为多数病人作肌内注射时,可将用物、药物注射本放于治疗车上,治疗车下层放一盆消毒液和治疗碗,内衬纱布,以收集用过的注射器及针头,然后推车到病房,按病床顺序边吸药,边注射。
  2.在同一时间内为多数病人作肌内注射时,需准备集体用的治疗盘,内放无菌巾、注射器及针头、药物,治疗碗一只,内放消毒液纱布。
  3.操作方法
  (1)治疗盘上铺无菌治疗巾(双层)。
  (2)核对大、小注射卡,将小卡按床号固定在治疗盘内,准备药物。
  (3)吸取药液,套上安瓿,放在无菌治疗盘内,使活塞柄对准小注射卡,最后盖上无菌治疗巾备用。
  (4)按床号顺序核对,向病人解释后注射。在另一病人注射前,用消毒液的纱布擦拭双手后,再行注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0年执业护士考试辅导:肌内注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