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2-3-18 15:21:00

2011年导游职业规范知识讲义7.6:卫生常识

第六节 卫生常识
  一、卫生常识
  导游员在陪同旅游者旅游过程中,为使旅游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保护好旅游者的安全,应学习、掌握必要的卫生常识和急救、护理知识。当然,更为重要的是“预防”,所以,导游员要随时提醒旅游者不吃不卫生的食物,不喝不洁的饮料;暑天,不
  要带旅游者长时间地在烈日下活动;在野外,特别是在南方,要提醒旅游者注意蛇、蝎及蜂等。导游人员还应带一些常用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在旅游活动中,通常与旅游者有关的在卫生保健方面及人身安全方面的问题主要有:
  (一) 晕车(机、船)
  晕车、晕机、晕船者旅行前不应饱食,需服用药物(最好让其服用自备药或医生提供的药);可能时让其坐在较平稳的座位上(例如,晕车者最好坐在车前部、靠窗的座位上);长途旅行中游客晕机(车、船),导游员可请乘务员协助。
  二、水土不服
  有些游客因为变换了地理环境,发生胃口不佳、头昏无力、精神萎靡、消瘦、腹泻和皮肤发痒等症状,这些并非由疾病所致,仅因环境改变而引发,统称为水土不服。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如果症状明显,可服少量药物。如皮肤发痒,可服扑尔敏,每次1片,日服2—3次;胃口不好或者腹泻,可服食母生或多酶片等助消化药。一般说来,经过一定的适应锻炼,水土不服的症状都会逐步消失。
  三、便秘
  有些人由于饮食起居规律被打乱,以致暂时产生便秘现象。便秘可引起上腹胀饱、暖气、反胃,甚至恶心、腹痛,有痔疮者还可能导致痔疮复发。便秘会使胃口不开,精神不振,影响情绪和游兴。
  防治便秘的方法很多,首先,进餐时应多吃新鲜蔬菜,特别是含纤维素丰富的青菜、芹菜等,以及香蕉、生梨、柿子、苹果等水果。它们含有维生素c和纤维素,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利于通便。此外,还应多喝开水,多吃糖类,尤其是蜂蜜,这对排便极为有利,但不宜多饮热茶。另外还可以进行按摩。一般最好不要轻易使用药物,也可用开塞露或肥皂条来帮助通便。
  四、旅游者中暑的处理
  中暑的主要症状:大汗、口渴、头昏、耳鸣、眼花、胸闷、恶心、呕吐、发烧,严重者会神志不清甚至昏迷,也能导致死亡。
   (一)中暑的处理
  1.现场处理。
  (1)置患者于阴凉通风处,平躺,解开农领,放松裤带,可能时让其服用含盐饮料;
  (2)对发烧者,用冷水或酒精擦身散热,服用必要的防暑药物;
  (3)缓解后让其静坐或静卧休息。
  2.送医院救治。
  严重中暑者或病情不明者应在做必要处理后立即送医院救治。
  五、饮食卫生
  旅途生活一般饮食不易正常,长途跋涉,出汗多,饮水也多,卫生条件各地亦不同。所以,旅途中必须要注意饮食卫生。
  有些河道里排进工业污水,或被有毒农药及化肥污染,或有寄生虫病流行,饮水更要慎重。河水、塘水、生水不饮;实在无水可饮,可事先备些瓜果代替。瓜果一定要削皮,因渗透在果皮中的农药,用水是洗不掉的。
  早饭要吃饱。因为早晨胃里已空,上午要旅行,能量消耗较大。早饭吃得少,就要动用储存在肝脏里的肝糖;肝糖用得多了,就有可能出现低血糖反应,产生头晕、眼花、出冷汗甚至晕倒等症状,而且易得胃病。有时经过半日或一天的奔波,不免饥
  肠辘辘,见物就吃,容易得肠道传染病。在旅途中,应尽量吃得清洁和清淡,要选择卫生的饭店、饮食店进餐。一旦发生腹泻,要及时服药。
  六、夏日旅游保健
  炎夏酷暑旅游和在热带地区旅行须特别注意衣食住行。由于阳光强烈,容易中暑,因此要带帽子或伞。夏日旅游因出汗多、代谢旺盛,所以要多补充盐分、蛋白质和热量。冷饮及油腻食物不要多吃,特别在大运动量之后,不要马上暴饮冷饮。否则会引
  起胃肠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发生腹痛腹泻。游泳是大家喜爱的活动,但过饱过饥都不宜下水。准备活动必不可少,使身体各部位的关节、肌肉得到舒展,就可避免抽筋。万一发生抽筋,如果是手就握拳再张开,反复数次;如果是腿就手握脚背上
  下扳动;若仍不能缓解就要呼救,并努力游向岸边。在海滩上进行日光浴,应避开中午11点到下午3点阳光最强烈的时刻,并带上墨镜和帽子。
  七、旅游药箱
  俗话说:“有备无患”。正因为旅游中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病情,所以旅游车上可考虑携带常用的药品备用。虽然原则上不提倡导游员给客人服药,但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紧急情况下,所备药品能对付常见病、多发病。“旅游药箱”中所列的药物表,可供选择参考。表中所列用法、服法均为成人用量,儿童酌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1年导游职业规范知识讲义7.6:卫生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