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2-3-18 15:40:39

湖南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四)

  第四章 感觉与知觉
  第一节 感受
  一、概述
  (一)什么是感觉p101
  感觉 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过程
  感觉过程包括三个主要环节:①对感受器的刺激过程;②传入神经的过程;③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质的活动,从而产生感觉经验。
  (三)感觉的种类(填)
  依据各种不同的标准,可将感觉分为不同的种类。
  根据刺激来源于有机体外部还是内部,可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多选/单选).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内部感受是由机体内部的客观刺激引起、反映机体自身状态的感觉。内部感觉包括平衡感觉、运动感觉和内脏感觉等。
  二、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填)
  (一)感受性和器官阈限。
  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受性的大小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或刺激程度。每一种感觉都有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 以及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1.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
  绝对感受性指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绝对阈限指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可以用绝对阈限 来衡量。绝对阈限的值越小,则绝对感受性越大;绝对阈限的值越大,则绝对感受性越小。因此,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受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公式表示为E=1/R.
  2.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填、选)
  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叫差别阈限。也称最小可觉差。
  (二)感受性的变化规律
  1.同一感觉得相互作用。主要包括:
  (1)后象。是当前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还要保持短暂时间的现象。由兴奋过程所留下的痕迹作用存在于各种感受之中,在视觉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视觉后象分为正后象和负后象。正后象保持刺激物所具有的同一属性。负后象则与原刺激物所具有的性质相反。
  (2)感觉适应。是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是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适应)可以使感受性(提高),也可以使感受性(降低)。
  视觉感应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当人们从光亮处来到暗处,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了一段时间开始分辨出物体的轮廓,约40分钟后,周围的一切更加清晰,这叫暗适应。暗适应使视觉感受器在弱光的刺激下感受性提高了。而当人们从暗处来到光亮处,刚开始会觉得目眩,看不清周围的东西,约2、3分钟以后视觉才能恢复正常这叫明适应。明适应使视觉器官在强光的刺激下感受性降低了。“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就话说的是嗅觉感应。触压觉的适应较快、较明显。痛觉却是很难适应的。
  (3)感觉对比。是同一感觉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觉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
  ※2.不同感受的相互作用。
  (给解释填名词)
  (1)不同感受的相互影响。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对其他器官的感受性造成影响,或使其升高或使其降低,这种现象叫作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影响。
  (2)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如:切割玻璃的声音会使人产生寒冷的感觉;看见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暖的感觉;看见绿、青、蓝色使人产生灵的感觉
  (3)不同感觉的相互代偿,当某种感觉受损失或缺失后,其他感觉会予以代偿,这就是不同感觉的代偿作用。
  (三)感受性的发展
  三、视觉
  (二)视觉现象。——2、视敏度 视觉辨别物体细节的能力叫做视敏度。在医学上把视敏度成为视力。视敏度与视网膜物象的大小则决定于视角的大小。
  (三)颜色视觉。
  1.颜色的基本特征。
  三个基本的特性:色调、明度、饱和度。
  2.颜色混合(选、填)
  人眼对色光混合而产生的视觉现象遵循:互补律、间色律、代替律。
  (四)色觉理论。
  四、听觉。
  (二)听觉现象(选填)p112——1、听觉器官对声波的反应表现为音高、音响和音色;2、声音的混合与掩蔽(1)共鸣(2)强化与干涉(3)差音与和音(4)声音的掩蔽
  (三)听觉理论
  听觉的共鸣说是由赫尔姆霍茨 在1863年提出的。
  五、其他感觉
  (一)嗅觉(二)味觉(三)皮肤觉
  ※(四)内部感觉
  1.平衡觉。平衡感觉又称静觉。当前庭器官受到刺激时,视野中的物体仿佛在移动,人们会产生眩晕、恶心、呕吐等。
  2.运动觉。
  3.机能觉。机能觉的表现形式有饥、渴、气闷、恶心、窒息、便秘、性、胀、痛等。
  第二节知觉(填、简答——简述知觉及其种类)p118
  一、概述
  知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感觉和知觉都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
  感觉和知觉的紧密联系表现在: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二、知觉的种类
  (一)空间知觉。(多选、简答)
  空间知觉是对客观世界三维特性的知觉、具体指物体大小、距离、形状和方位等在头脑中的反映。其包括:
  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3.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又称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是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映,它能使人们对距离进行估计。为人们提供知觉物体深度与距离的线索主要包括:
  (1)单眼线索。是指用一双眼睛就能感受的深度线索。主要包括:一是相对大小,二是插入或遮挡,三是线条透视,四是纹理梯度,五是相对高度,六是光线和阴影,七是空气透视,八是相对运动或运动视差。
  ※(2)双眼线索。双眼线索主要包括视轴辐合 和※双眼视差。
  (二)时间知觉。(简答、填)
  时间知觉是对事物发展的延续性、顺序性的知觉。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人们对时间的估计有很大差别。
  (三)运动知觉。(选、填、简答)
  运动知觉 指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移动速度和人体自身运动状态在人脑中的反映。
  运动知觉主要包括两种类型:
  1.真动知觉。
  ※2.似动知觉。P123
  ※(四)错觉(填、简答)
  错觉 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错觉与幻觉不同,它是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产生的,是一种正常的知觉现象。(填空)
  除了视错觉中的几何错觉外,还有听错觉、嗅错觉等,形重错觉,视听知觉等。
  三、知觉的特性(简答、多选)
  (一)选择性
  人所处的周围环境复杂多样,在一瞬间不可能同时感知所有的事物,而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把其他对象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对象和背景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换。
  ※(多选)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要因素有:①对象和背景的差别②象与背景的差别。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就越容易从背景中区分出来。③知觉的选择性也受到知觉者的需要、兴趣、爱好以及知识经验的影响。
  (二)整体性
  人在知觉客观对象时,总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主要受以下四种因素影响(多选):①知觉对象的特点,②对象各组成部分的强度关系,③知觉对象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④知识与经验影响知觉的整体性。
  (三)理解性
  在知觉的过程中,人总是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和经验对感知事物理解和领会,知觉的这种特殊性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四)恒常性
  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影响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常见的知觉恒常性有亮度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等。
  第三节 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p129
  观察力是一种(高级)的(知觉能力)。
  一、观察和观察力
  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它是有预定目的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过程)※。观察力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知觉能力。
  二、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
  (简答 中学生观察力的特点 简答/多选)
  中学生由于心理活动的目的性快速地发展(最基本的特点),做事情的计划性增强,思维水平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发展,观察力水平有大幅度提高。具体表现为:
  1.目的性强。2.准确迅速。
  3.长期坚持。4.正确理解。
  ※案例p13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湖南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