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2-3-18 15:40:39

四川教育心理学(A类)考点简编:第二章现代心理学

第二章 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
本章目的:掌握从心理学层面看待的教育的整体的观点和一般的规律、原则。是以后各章的统御。也可以看成是绪论的延续。
第一节 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目的在于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教育学中出现的或学校实际出现的一些的现象的心理学解读。
一. 教育与学校教育
该讲主要是重复教育学相关知识点,但是更加突出了学习者个体的概念。
二. 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
学校教育的实质就是要塑造或改变学生个体的经验组织或认知结构。
(一) 影响学生个体的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的概念:个体接受社会或群体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适应社会或群体的能动的过程。关键词:个体 接受 社会 规范等 适应 能动过程
(二) 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
学校教育的职能是 塑造、改变每一个学生个体心理
学校教育的社会必要性:改造个体心理得依靠学校的教育
现代教育的两大发展趋势:1.终身的教育 2.变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教育为传授如何学习的教育
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目标是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的人。
三. 教学与课
教学:顺应学习者内在或潜在的学习需求,刺激或诱发、催化其学习动机,并将其表现为一定的行为以达到改变学习者个体心理状态及其结构的双务的、能动的过程。(自我感觉我的这个定义胜过书上那个语焉不详、较为错杂的定义。)书上的定义见P22
教学是科学,有科学的规律可以遵循;教学是艺术,是因人而异的解读和实施下的一种类似书法和文学的缺乏严格标准和量化的运用,是心灵的智慧的艺术。
课:教学的基本单位,由一段时间、一定的师生以及师生的互动影响构成。
课堂情境是学校情境的具体化和落实。创设一定的适合特殊的学生群体学习的情境是教学的主要任务。自然,这个任务主要由教师来完成。而学生群体中的骨干也是重要的力量不可小视。一旦情境建立,整个群体就会被盘活,就算存在边缘化的个体也会身不由己地带入到情境中去,从而改变他边缘者的身份和处境。如此,课的目的达到了。
课在过程上或是程序上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信息的输入,输入课目标,预设知识和情感表现点。二是在输出的时候实现师生互动,在互动中完成信息的酝酿、转移。注意,这个酝酿是师生的内化过程,而转移则是多向的,主要是教师向学生转移,也可以使学生向教师转移,还可以使学生之间的转移。在这个转移中,个体的心理构成往往会向群体的心理构成过度,从而实现群体心理现象。至于第三就是输出,这个输出是随时在进行的,是多时段、多场所的输出。从形式上看,有口头输出、笔头输出和手头输出。而从另一个角度划分,输出还有先期输出、中期输出和末尾输出。从正式程度可以划分为随堂问答输出,作业输出和考试、测验输出。
有效学习的指标:P23 这问题主要是选择题、简答题的方向
诀窍:可以依据我的上述文字进行自我总结和阐述。
现有教学与课中的弊端与改革:
1. 教学与课的目标、内容、方法等脱离学生的现有心理实际水平,且与社会对人才的心理要求不相符合。在形式上过分要求学生成人化,对学生过分制度化,缺乏人性,过分强调标准,不尊重人性和人权,形式主义严重。对学生的要求假大空,不利于学生个体及其群体心理的成熟和发展,更加不利于其健康形成。
2. 教学活动的某些方面形成的隐形教育不利于学生个体心理健康,会对学生潜在的发展空间加以忽视而不利于教育的整体目标的实现。
3. 教学目的仅为考试、为文凭、为地位和金钱,很难激发学生真正的学习欲望和动机。
4. 学校体制官僚主义严重,学府、学府,拟于官府,教师和校长是官老爷,学生是仆役,死气沉沉、暮气重重,行尸走肉。
改革的任务是任重道远,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价值观,坚持按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去思量,这些弊端或者也是可以解决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川教育心理学(A类)考点简编:第二章现代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