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2-3-18 15:40:39

四川教育心理学(A类)考点简编:第七章不同各类型的学习

第七章 不同各类型的学习
第一节 知识的掌握

  本节目的:认识知识的掌握是知识传授的目的,认识知识的掌握需要的要素和程序以及其它不可控制的因素和相关的理论。
  一. 什么是知识
  (一)知识及其传递的心理实质
  1. 知识的心理性质:知识是事物属性或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物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是第二性的,是物质的派生物。
  2. 知识传递的间接性。就是教师掌握的知识要先进行物质化,也就是媒体化的过程,然后将这样的媒体传授给学生。是主观到客观再到主观的过程。因此是间接而非直接的。在传递过程中,语言与词汇是传递知识的主要媒体。
  (二)知识的心理存在形式:可以是概念、命题的记忆或推理,也可以是感知和表象的再现。
  (三)知识的本源与作用:知识包括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两种,掌握的过程也包含同样的两个模式。以间接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为辅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模式。
  二. 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
  知识是客观事物扎起人脑中的主观映象。能力是完成活动任务的能量。包括生理能力与心理能力。
  通过知识学习可以增强智力与思考能力。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和巩固起来的控制活动的行为方式,由各种具体动作组成。
  能力是包含了知识和技能的更高一级的概念。
  知识的接受也非机械的过程,而是有选择的能动的过程,是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更是实现有意义化和内化的过程。在知识的基础上,才可以形成技
  能和能力。后者是对前者活动或应用的结果。
  三. 知识的掌握过程
  (一) 知识的理解
  理解就是弄明白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
  理解包含对言语的理解、对事物意义的理解、对事物类属的理解、对因果关系的理解、对逻辑关系的理解、对事物内部构成、组成的理解等几个层面。它们是按照认识的联系与关系不同为划分标准的。
  理解的水平是按照理解的高低不同的阶段而划分的,它分为字面的理解、解释的理解、批判的理解和创造的理解四个阶段。
  如何促进学生的理解:
  理解的对象:一般而言是由一定的科学概念、原理组成的知识体系。概念:是知识的细胞,是组成知识体系的基础。
  学习理解教材的根本任务是:理解相应的概念、原理以及体系。
  理解的机制: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实现的。
  在明白上面的基础知识后,我们可以提出下面的几条来促进理解的方法了:
  1. 通过直观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概括能力。
  3. 利用变式和可以突出事物本质特征的的范例来促进理解,防止以偏概全、以非本质概括本质、缩小或扩大外延或内涵等情况出现。
  4. 通过语言明确揭示出概念和原理的内容。
  5. 是只是具体化,通过应用加深理解。这个方法就是兵法上的虚则实之的原理应用。同时,这个方法就是概括化的逆向应用。概括化就是兵法上的实则虚之。
  6. 使知识系统化,进一步理解教材。
  (二) 知识的巩固
  所谓知识的巩固就是知识的持久性的保持,对已学习的知识的巩固是学习新功课的前提,是新功课的联结点,同时也是知识运用的前提。
  知识巩固的途径:
  1. 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自我的学习是巩固的前提和必要的条件。
  2. 提倡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也提倡在明白目的和意义基础上记忆。
  3. 运用记忆规律,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
  4. 合理组织复习,在时间、次数、时机和复习程量和程度上仔细把握。
  (三) 知识的应用
  知识的应用就是将学习到的知识用于解决作业或实际生产、工作与生活中的课题。运用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前提和重要途径。
  学生运用的主要形式:作业和实验(实践)
  学生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
  审题—再现有关知识—将有关知识与课题联系起来,实现类化—作出解题判断并向实践转化
  影响学生知识应用水平的主要因素:
  1. 原有知识的理解水平与巩固程度。
  2. 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
  3. 课题的性质,和知识的联系程度,以及本身的情节性、综合性、复杂性等等性质。
  4. 学生的情绪与应用时候的动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川教育心理学(A类)考点简编:第七章不同各类型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