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3-2-13 15:49:59

2013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炮制学辅导讲义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1、发酵法的定义、目的、操作方法及影响条件和注意事项



发酵法


内容



定义


将净制或处理后的药物,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利用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泡、生衣的方法



目的


a.改变原有性能,产生新的治疗作用,扩大用药品种,如六神曲、淡豆豉
b.增强疗效,如半夏曲。



操作方法


a.药料与面粉混合发酵
b.直接用药料进行发酵



影响条件


菌种、培养基、温度、湿度、其他条件



注意事项


a.原料在发酵前应进行杀菌、杀虫的处理。
b.发酵过程必须一次完成,不能中断,或中途停顿。
c.温度和湿度对发酵的速度影响很大,温度过低或过分干燥。

2、发酵法重点药物
六神曲:粉碎→煎汤→搓坨→成型→发酵→切制
六神曲—生用健脾开胃,并有发散作用。可用于感冒食滞。
炒六曲—麸炒后具有甘香之气,以醒脾和胃为主。用于食积不化,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肠鸣泄泻。
焦神曲—消食化积力强,以治疗食积泄泻为主。
麸炒品和焦品能促进胃的分泌功能,增强胃肠推动能力。
淡豆豉:煎汤→拌豆→蒸药→发酵→二次发酵
黑大豆用桑叶、青蒿炮制后其性变凉,具有解表,除烦作用。
3、发芽法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操作方法:选种→浸泡→发芽→芽长
注意事项:1)发芽温度一般以18-25℃为宜,浸渍后含水量控制在42-45%为宜。
2)种子的浸泡时间依气候、环境而定。
3)发芽前应先测定发芽率,要求发芽率在85%以上。
4)适当避光并选择有充足氧气、通风良好的场地或容器进行发芽。
5)以芽长到0.2-1cm为标准,发芽过长则影响疗效。
6)在发芽过程中,要勤加检查,淋水,以保持所需湿度,并防止发热霉烂。

4、发芽法的重点药物
麦芽
生麦芽—性平,具有消食和胃、疏肝通乳的功能。用于消化不良、乳汁郁积。
炒麦芽—性偏温而气香,具有行气、消食、回乳之功。
焦麦芽—性偏温而味甘微涩,增强了消食化滞、止泻的作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3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炮制学辅导讲义第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