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3-4-4 17:52:27

2011年一级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精讲班讲义第十五讲(10)

注浆技术的应用
      对于结构受力部位采用灌浆加固技术处理方法
      ①从设计—施工—管理—使用过程做好病害成因分析。
      ②根据病害部位设计布孔孔位,孔距适宜控制在30~40cm内,孔径在0。8~1。2mm,孔深根据病害部位而定。
      ③干缝面可在距缝两侧3~5cm处涂环氧胶封闭缝口,以免灌浆时浆液从敞开的缝口窜出。湿缝采用沿缝开槽,槽口宽×深宜控制在2~3cm×2~3cm内,以免扩大缝口。清孔清槽后,压上早强水泥封槽、埋管。
      ④干缝可注入低粘度的环氧树脂类材料,固化时间应控制在12~16小时,目的是让灌浆材料能充分充填到缝隙内,起到缝面及周边微细缝隙的全面积粘结作用。湿缝应选用对水具有亲和性和排水性的水膜与被粘物有效的粘结,从而达到固结补强目的。在此应注意:注浆过程浆液仅对缝面开始部分起堵塞作用,而不是全面粘结,为此应进行同孔多次重复施灌,直至在设定压力下孔口注浆饱满,并达到一定期检验注入量为准。注浆压力宜控制在0。5~0。8MPa,严防高压对混凝土造成扩缝劈裂带来新的破坏。
      砖墙体及窗、门灌浆处理
      通常这类病害处理,采用灌浆的办法是在窗的框周布孔,重点在框的底部灌浆,材料以水泥浆为主。在水泥灌浆结束后,再进行环氧封闭处理,其作用是控制水泥注浆后产生的干缩。
      墙体的渗漏应先将渗漏的批荡层铲除,找出渗漏面,采用墙面布孔灌浆。灌浆材料为水泥浆,改善空心砖的密实度,提高阻挡外墙雨水渗透的能力,可取得理想效果。灌注压力以0。5~0。8MPa为宜,过高极易造成外墙饰面砖的剥落。
      用砖墙砌结的厨、卫生间的注浆处理
      厨房、卫生间一般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内防水处理。但在使用过程中通常出现渗漏,主要是防水层失效,厨房、卫生间的用水沿砖和砖缝灰砂的毛细作用渗透至墙面冒汗、发潮。
处理的方法是通过环氧灌注切断渗水通道,控制水沿毛细孔扩大散。即在混凝土地板与砖墙的砖缝开一小槽,沿砖缝布孔,孔距在20~30cm为宜,采用环氧砂浆嵌槽,埋管注入环氧浆,重复灌浆至充填饱满。处理方法简单有效,如条件限制可在厨、卫生间施工。即在瓷片的连接位上钻孔、埋管、注浆后,采用同色水泥进行孔位表面修饰即可,省去铲除批荡层、涂防水胶、重新批荡的工序,节省费用,缩短工时,效果明显。
      女儿墙病害处理
      混凝土女儿墙与楼板的接缝可视为施工缝。由于楼板受周边结构约束,受温度影响,热胀冷缩的线膨胀倍率与女儿墙是不一致。当女儿墙纵向变形膨胀系数a=5×10-6时,楼板变形膨胀仅为女儿墙的一半,采用常规的材料处理很难满足这一伸缩变化要求,因此女儿墙的渗漏是楼房病害的通病之一。
      处理的方法:除考虑楼板设置相应的变形缝外,在女儿墙与楼板接触部位进行钻孔、埋管灌注,灌注材料应选用拉、剪强度好,粘结力强的材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1年一级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精讲班讲义第十五讲(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