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3-4-4 19:26:56

2012年岩土工程师辅导:地质野外工作手册(2)

 (二)常用术语

 1. 陆源碎屑
  2. 内(源)碎屑:盆地内弱固结的沉积物经水流剥蚀作用形成的破碎物质。
  3. 粒屑:盆地内由化学、生物化学、生物作用及流水作用形成的粒状集合体,在盆地内就地沉积或经短距离搬运再沉积的内碎屑、生物屑、鲕粒、团粒、团块等的总称。
  4. 圆度:碎屑颗粒的棱角被磨蚀圆化的程度,可分为四级。
  棱角状:颗粒具尖锐的棱角。
  次棱角状:棱角有磨蚀但仍然清楚可见。
  次圆状:棱角有显著的磨损,但原始轮廓还清楚可见。
  圆状:棱角全被磨损消失,棱线的外突呈弧形,原始轮廓均已消失。
  5. 杂基:碎屑岩中与砂、砾一起机械沉积下来的起填隙作用的粒径小于0.03mm的物质,包括细粉砂和泥质。
  6. 胶结物:起胶结作用的化学沉淀物。
  7. 泥晶:内源沉积岩中与粒屑同时沉积的充填于粒屑之间的化学、生物化学或机械作用形成的晶粒粒径小于0.03mm 的物质。
  8. 亮晶:成岩期充填于内源沉积岩原始孔隙中的干净明亮的化学沉淀物。
  9. 正砾岩:主要由陆源砾石组成的杂基含量小于15×10-2正常沉积岩。
  10. 副砾岩:砾石含量
  11. 粒度:即碎屑颗粒或晶体颗粒大小,也称粒级,各种沉积岩的粒级划分见表2、表3。
  12. 颜色:指野外新鲜露头岩石的颜色。当岩石风化强烈时,要注意风化色或半风化色。
  表2 碎 屑 粒 级 划 分
http://www.examw.com/yt/Files/2011-10/27/2.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2年岩土工程师辅导:地质野外工作手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