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3-4-6 09:58:47

2013年物业管理师(物业管理综合能力)讲解5

材料的基本性质
建筑材料是指建筑结构物中使用的各种材料及制品,它是一切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
一、材料的基本性质
(一)密度、表现密度和堆积密度
1.密度
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不包括孔隙在内的体积。钢材、玻璃等少数材料可以认为是绝对密实状态。
2.表观密度
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材料的表观体积是指包含内部孔隙的体积。
表观密度一般是指材料在气干状态(长期在空气中干燥)下的表观密度。
在烘干状态下的表观密度,称为干表观密度。
3.堆积密度
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材料的堆积体积包含了颗粒之间的空隙。
(二)材料的密实度与孔隙率
1.密实度
指材料体积被固体物质充实的程度。
2.孔隙率
孔隙率的大小直接反映了材料的致密程度。
孔隙的大小及其分布对材料的性能(如热工、隔声)影响较大。
(三)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1、亲水性与憎水性
在材料、水和空气的交点处,沿水滴表面的切线与水和固体接触面所成的夹角称为润湿边角(θ)。一般认为,润湿边角θ≤90度时,材料称为亲水性材料;润湿边角θ>90度时,材料称为憎水性材料。
2、含水率
材料中所含水的质量与干燥状态下材料的质量之比,称为材料的含水率。
3、吸水性
材料与水接触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吸水性。
当材料吸水饱和时,其含水率称为吸水率。
4.吸湿性
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湿性。吸湿作用一般是可逆的。木门窗在潮湿环境往往不易开关,就是由于吸湿所引起的。保温材料如果吸收水分之后,将很大程度地降低其隔热性能。所以要特别注意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5.耐水性
材料抵抗水的破坏作用的能力称为耐水性。
一般材料随着含水量的增加,会减弱其内部结合力,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即使致密的石料也不能完全避免这种影响。例如,花岗岩长期浸泡在水中,强度将下降3%。
6.抗渗性
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称为抗渗性(或不透水性)。
材料抗渗性的好坏,与材料的孔隙率和孔隙特征有密切关系。孔隙率很低而且是封闭孔隙的材料具有较高的抗渗性能。
7.抗冻性
材料在水饱和状态下,能经受多次冻融循环作用而不破坏,也不严重降低强度的性质,称为材料的抗冻性。
用抗冻等级表示:是以规定的试件,在规定试验条件下,测得其强度降低不超过规定值,并无明显损坏和剥落时所能经受的冻融循环次数,以此作为抗冻等级,用符号“Fn”表示,其中n即为最大冻融循环次数。
(四)材料的导热性
当材料两侧存在温度差时,热量将由温度高的一侧通过材料传递到温度低的一侧,材料的这种传导热量的能力,称为导热性。
材料的导热性可用导热系数表示。导热系数的物理意义是:厚度为1米的材料,当温度每改变1K时,在1h时间内通过1m2面积的热量。
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小,表示其绝热性能越好。工程中通常把λ≤0.23W/(m·K)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
设计时应选用导热系数较小、而比热容较大的建筑材料,以使建筑物保持室内温度的稳定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3年物业管理师(物业管理综合能力)讲解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