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3-4-6 14:12:46

2013环境影响评价师技术方法内容精讲(12)

(四)了解河口、近海水体的基本环境水动力学特征及相应的调查方法
1.相关概念。⑴河口:入海河流受到潮汐作用的一段河段,又称感潮河段。与一般河流最显著的区别是常受到潮汐的影响。
⑵海湾是海洋凸入陆地的那部分水域。海湾根据形状、湾口的大小和深浅以及通过湾口与外海的水交换能力,分为闭塞型和开敞型两类。
⑶大陆架水区:位于大陆架上水深200m以下,海底坡度不大的沿岸海域,是大洋与大陆之间的连接部。中华考试网
⑴江河的淡水径流:在河口水域淡水径流对于盐度、密度的分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淡的径流水因密度较海水小,于表层向外海扩展,并通过卷吸和混合过程逐渐与海水混合,而高盐度的海水从底层楔入海口,形成河口盐水楔。
这样的河口楔由底层的入流与表层的出流构成垂向环流来维持。盐水楔溯江而上入侵河口段的深度主要由径流大小决定,径流小入侵就深,径流大入侵就浅。
在有河流入海的海湾和沿岸海域,于丰水期常常形成表层低盐水层,而且恰好与夏季高温期叠合,因而形成低盐高温的表层水,深度一般在10m左右,它与下层高盐低温海水之间有一强的温、盐跃层相隔,
形成界面分明的上下两层结构,从而使流场变得十分复杂。
⑵潮汐与潮流:陆架浅海中的潮汐现象主要来自大洋,本地区产生的潮汐现象是微不足道的。潮流对陆架浅海污染物的输运和扩散、海湾的水交换等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河口海湾的基本水流形态:水流的动力条件是污染物在河口海湾中得以输移扩散的决定性因素。在河口海湾等近海水域,潮流对污染物的输移和扩散起主要作用。潮流:内外海潮波进入沿岸海域和海湾时的变形而形成的浅海特有的潮波运动形态。
(五)了解不利水文条件及其确定方法
确定不利水文条件的方法:
⑴根据水文、水质条件,确定不利于CP废水排放的水期(不一定是枯水期);
⑵在不利水期内,确定水质预测时段(如水期平均、连续最枯7/30天,最枯月等);
⑶确定预测时段相应的环境水文特征值(如平均流量、流速、扩散系数、河宽、平均水深、坡度、弯曲系数等)。在河流水EIA中,通常都是选择影响河流水环境质量的最不利条件作为计算水中污染物EI的计算条件。
河流的枯水期(一般为冬季)流量小,自净能力弱,是河流污染最严重的时期。通常选择频率为50%、80%、90%、95%的年最小月平均流量和流速,或选枯水期平均流量。
(六)熟悉单项水质参数法在水质现状评价中的应用
⑴一般水质因子(随水质浓度增加而水质变差的水质因子) Si,j=ci,j/cs,i
式中Si,j—水质评价因子i在第j点上的标准指数;ci,j—评价因子i在第j点上的实测统计代表值,mg/L;cs,i—评价因子i的评价标准限值,mg/L。
⑵特殊水质因子
①溶解氧(DO) a)DOj≥DOs时:SDO,j=|DOf-DOj|/(DOf-DOs) ;b)DOj
式中:DOf—饱和溶解氧的浓度,mg/L, DOf =468/(31.6+t) ,t—水温,℃;
DOs—溶解氧的评价标准限值,mg/L;DOj—j点的溶解氧实测统计代表值,mg/L 。
②pH值(两端有限值,水质影响不同)我考网(www.woexam。com)
a)当pHj≤7.0:SpHj=(7.0-pHj)/(7.0-pHsd) ;b)当pHj >7.0:SpHj=( pHj -7.0)/(pHsu-7.0)
式中:pHj—河流上游或湖(库)、海的 pH值的实测统计代表值;pHsd、pHsu—分别为地面水水质评价标准中规定的pH下限值、上限值。
⑶判据:水质因子的标准指数≤1,表明该水质因子在评价水体中的浓度符合水域功能及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否则,则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⑷实测统计代表值的获取方法:①极值法适用于某水质因子监测数据量少,水质浓度变化大的情况。
②均值法适用于某水质因子监测数据量多,水质浓度变化较小的情况。
③内梅罗法适用于某水质因子有一定的监测 数据量,水质浓度变幅较大的情况。式中c—某水质监测因子的内梅罗值,mg/L;c极—某水质监测因子的实测极值,mg/L;c均—某水质监测因子的算术平均值,mg/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3环境影响评价师技术方法内容精讲(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