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3-4-6 14:17:16

2013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辅导5

⑵二级评价要求:通过搜集资料和环境现状调查,了解区域内多年的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基本掌握评价区域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给出≥1/50000 的相关图件)、污染源状况、项目所在区域的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与规划,查明各含水层之间以及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同时掌握评价区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的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结合CP污染源特点及具体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有针对性地补充必要的勘察试验,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对地下水水质、水量采用数值法或解析法进行影响预测和评价,对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半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和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EP措施。转自:考试网 -
⑶三级评价要求:通过搜集现有资料,说明地下水分布情况,了解当地的主要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给出相关水文地质图件)、污染源状况、项目所在区域的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与规划;了解CPEIA区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结合CP污染源特点及具体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现状监测,通过回归分析、趋势外推、时序分析或类比预测分析等方法进行地下水影响分析与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EP措施。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掌握不同类型CP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范围确定的原则
⑴基本要求: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范围以能说明地下水环境的基本状况为原则,并应满足EI预测和评价的要求。⑵Ⅰ类CP。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范围可参考表12 确定。应包括与CP相关的EP目标和敏感区域,必要时还应扩展至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当Ⅰ类CP位于基岩地区时,一级评价以同一地下水文地质单元为调查评价范围,二级原则上以同一地下水水文地质单元或地下水块段为调查评价范围,三级以能说明地下水环境的基本情况,并满足EI预测和分析的要求为原则确定调查评价范围。⑶Ⅱ类CP。应包括CP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的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影响区域,其中应特别关注相关的EP目标和敏感区域,必要时应扩展至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以及可能与CP所在的水文地质单元存在直接补排关系的区域。⑷Ⅲ类CP。应同时包括⑵和⑶所确定的范围。
表12 Ⅰ类CP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评价范围参考表



评价等级


调查评价范围(km2)


备注



一级


≥50


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含水层渗透性能较强的地区(如砂卵砾石含水层、岩溶含水系统等)(即:地下水流速较大的地区),调查评价范围可取较大值,否则可取较小值。



二级


20~50



三级


≤2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3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辅导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