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3-4-6 14:17:17

2013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导则与标准声环境12

总则
1熟悉开发区区域EIA技术导则的适用范围
⑴适用于国家或地方政府批准建设的各类开发区。包括①经济技术开发区、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③保税区、④边境经济合作区、⑤旅游度假区、⑥各种类型的工业园区及成片土地开发等类似区域开发的EIA。⑵开发区的特征:①占地面积大(1km2以上);②性质复杂(涉及多种行业);③管理层次较多,除有专门的开发区管理机构外,每个开发项目一般均有独立的法人;④不确定因素多,许多开发区初期仅具有开发性质,但具体的开发项目往往不确定;⑤EI范围大,程度深;⑥有条件实施污染物集中控制和治理。
2掌握开发区区域EIA重点
⑴环境问题及可能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环境因素识别。如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土地使用生态适宜度分析等。⑵计算环境容量与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环境容量指人类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情况下,其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通常所说的环境容量指在确定的环境目标值下,区域环境所能够容纳的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环境容量的影响因素:环境的社会功能、环境质量现状、污染源特征、污染物性质以及环境自净(扩散)能力等。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包含两层意思:①排污量的合理分配;②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合理性,即所确定的排污总量应充分考虑到区域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⑶EP方案论证。从EP角度论证开发区EP方案,如污染物集中治理方案(包括治理设施的规模、工艺和布置的合理性等);生态建设方案(包括生态恢复、补偿、绿化等);水土保持方案等。对区域污染物进行集中治理是区域EIA的一个特点,在单个CP评价中很难做到这一点。在开发区区域EIA中,应对区域污染物集中治理的方案从规模、选址、工艺和布局、治理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⑷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对拟议的开发区各规划方案(包括开发区选址、功能区划、产业结构与布局、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建设、EP设施等)进行EI分析和综合论证,提出修改和完善开发区规划的建议和对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3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导则与标准声环境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