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3-4-6 14:18:16

2012环评师考试《导则与标准》质量环境标准(3)

 3.4.3 调查结果分析
(1)自然生态影响调查结果
  ①根据工程建设前后影响区域内重要野生生物(包括陆生和水生)生存环境及生物量的变化情况,结合工程采取的保护措施,分析工程建设对动植物生存的影响;调查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预测值的符合程度及减免、补偿措施的落实情况。
  ②分析建设项目建设及运营造成的地貌影响及保护措施。
  ③分析工程建设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人文景观等生态敏感目标的影响,并提供工程与环境敏感目标的相对位置关系图,必要时提供图片辅助说明调查结果.
  (2)农业生态影响调查结果
  ①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比,列表说明工程实际占地和变化情况,包括基本农田和耕地,明确占地性质、占地位置、占地面积、用途、采取的恢复措施和恢复效果,必要时采用图片进行说明。
  ②说明工程影响区域内对水利设施、农业灌溉系统采取的保护措施。
  ③分析采取工程、植物、节约用地、保护和管理措施后,对区域内农业生态的影响。
  (3)水土流失影响调查结果
  ①列表说明工程土石方量调运情况,占地位置、原土地类型、采取的生态恢复措施和恢复效果,采取的护坡、排水、防洪、绿化工程等。
  ②调查工程对影响区域内河流、水利设施的影响,包括与工程的相对位置关系、工程施工方式、采取的保护措施。
  ③调查采取工程、植物和管理措施后,保护水土资源的情况。
  ④根据建设项目建设前水土流失原始状况,对工程施工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弃渣、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和造成水土流失的类型、分布、流失总量及危害的情况进行分析。
  ⑤若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验收工作已结束,可适当参考其验收结果。
  ⑥必要时辅以图表进行说明。www.Examw.com
  (4)监测结果
  ①统计监测数据,与原有生态数据或相关标准对比,明确环境变化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②分析工程建设前后对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程度。
  (5)措施有效性分析及补救措施与建议
  ①从自然生态影响、生态敏感目标影响、农业生态影响、水土流失影响等方面分析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分析指标包括生物量、特殊生境条件、特有物种的增减量、景观效果、水土流失率等;评述生态保护措施对生态结构与功能的保护(保护性质与程度)、生态功能补偿的可达性、预期的可恢复程度等。
  ②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从保护、恢复、补偿、建设等方面提出具有操作性的补救措施和建议。
  ③对短期内难以显现的预期生态影响,应提出跟踪监测要求及回顾性评价建议,并制定监测计划。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2环评师考试《导则与标准》质量环境标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