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3-4-6 14:18:20

2012环评师考试《导则与标准》复习指导(8)

大气环境下
三.污染气象调查分析
1.常规气象资料的采用原则:
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若气象台(站)在评价区域内,且和该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地理条件基本一致,大气稳定度和探空资料可直接使用;其他地面气象要素可作为该点的资料使用。三级评价项目直接使用建设项目所在地距离最近的气象台的资料。
2.常规气象资料的调查期间:
对于一级评价项目,至少应获取最近三年的常规气象资料;对于二、三级评价项目,至少应获取最近一年的常规气象资料
四.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1.概念:
是利用数学模式和必要的模拟试验,计算或估计评价项目的污染因子在评价区域内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2. 大气环境影响的预测内容
2.1不利气象条件:
指熏烟状态以及对环境敏感区或关心点易造成严重污染的风向、风速、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等条件,(或称典型气象条件)。
2.2大气环境影响的预测内容:
⑴小时平均和日平均的最大地面浓度和位置;⑵不利气象条件下,评价区域内的浓度分布图及其出现的频率;⑶评价区域年长期平均浓度分布图。一级评价还应预测可能发生的非正常条件下上述预测内容和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预测内容。
3.多源叠加的技术要求
3.1二、三级评价项目的多元叠加方法:
⑴计算该建设项目每期建成后各大气污染源的地面浓度,并在接受点上进行叠加。⑵改扩建项目,还应计算现有全部大气污染源的叠加地面浓度。
3.2一级评价项目的多元叠加方法:
在二、三级评价项目要求的基础上,还应考虑评价区的其他工业和民用污染源以及界外区的高大点源,叠加其地面浓度。
4.常用的环境空气质量预测模式及其适用条件:
4.1有风时点源扩散模式:点源在距地面10m高平均风速U10≥1.5m/s情况下的一次排放浓度预测。
4.2小风和静风时点源扩散模式:点源在小风速(1.5U10≥0.5m/s)和静风时(U100.5m/s)情况下的一次排放浓度预测。
4.3长期平均模式:对于孤立排放点源长期平均浓度预测。
4.4多源排放模式:适用于多个污染源对评价区大气污染的预测。计算地面浓度时,应将各个点源对计算点的浓度进行叠加。
4.5面源模式:面源或无组织排放源的地面浓度预测。一般采用把面源划分为若干个点源,再按后退点源法模拟面源的扩散。
4.6体源排放模式:当无组织排放源为体源时的浓度预测。
4.7颗粒物排放模式:有风时能发生重力沉降的污染物浓度预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2环评师考试《导则与标准》复习指导(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