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2-3-18 18:26:09

2011年证券投资分析辅导:证券组合管理(1)

 第一节 证券组合管理概述
  大纲要求:
  熟悉证券组合的含义、类型;熟悉证券组合管理的意义、特点、基本步骤;熟悉现代证券组合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进程;熟悉马柯威茨、夏普、罗斯对现代证券组合理论的主要贡献。
  一、证券组合的含义和类型
  证券组合:拥有的一种以上的有价证券的总称。其中可以包含各种股票、债券、存款单等等。
  证券组合可以分为避税型、收入型、增长型、收入和增长型混合型、货币市场型、国际型及指数化型
  避税型证券组合通常投资于市政债券,这种债券免联邦税,也常常免州税和地方税。
  收入型证券组合追求基本收益(即利息、股息收益)的最大化。能够带来基本收益的证券有:附息债券、优先股及一些避税债券。
  增长型证券组合以资本升值(即未来价格上升带来的价差收益)为目标。增长型组合往往选择相对于市场而言属于低风险高收益,或收益与风险成正比的证券。符合增长型证券组合标准的证券一般具有以下特征:①收入和股息稳步增长;②收入增长率非常稳定;③低派息;④高预期收益;⑤总收益高,风险低。此外,还需对企业做深入细致的分析,如产品需求、竞争对手的情况、经营特点、公司管理状况等。
  收入和增长混合型证券组合试图在基本收入与资本增长之间达到某种均衡,因此也称为均衡组合。二者的均衡可以通过两种组合方式获得,一种是使组合中的收入型证券和增长型证券达到均衡,另一种是选择那些既能带来收益,又具有增长潜力。
  币市场型证券组合是由各种货币市场工具构成的,如国库券、高信用等级的商业票据等,安全性极强。
  国际型证券组合投资于海外不同国家,是组合管理的时代潮流,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证券组合的业绩总体上强于只在本土投资的组合。
  指数化证券组合模拟某种市场指数,以求获得市场平均的收益水平。
  二、证券组合管理的意义和特点
  意义:实现投资目标——风险最小、收益最大
  特点:(1)投资的分散性;(2)风险与收益的匹配
  三、证券组合管理的方法和步骤
  (一)方法:被动管理和主动管理
  (二)步骤
  1.确定证券投资政策
  2.进行证券投资分析
  3.组建证券投资组合
  4.投资组合修正
  5.投资组合业绩评估
  四、现代证券组组合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952年,美国经济学哈里●马克威茨发表了《证券组合选择》的论文,作为现代证券组合管理理论的开端。马克威茨对风险和收益进行了量化,建立的是均值方差模型。
  1963年,夏普提出单因素模型,后被发展为多因素模型。
  夏普、林特和莫森分别于1964.1965和1966年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罗斯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APT。
  第一节 例题分析:
  单项选择:
  1. 避税型证券组合通常投资于( )
  A、普通股 B、优先股 C、市政债券 D、附息债券
  2. 证券组合的被动管理方法与主动管理方法的出发点是不同的,被动管理方法的使用者认为( )
  A、证券市场并非总是有效率的
  B、证券市场是有效率的市场
  C、证券市场是帕累托最优的市场
  D、证券市场并非总是帕累托最优的市场
  分析: 主动管理方法的出发点是市场不总是有效的
  多项选择:
  1. 证券组合管理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
  A、投资收益最大化 B、投资风险最小化 C、投资的分散性 D、风险与收益的匹配性
  2. 学者们为了克服马柯威茨的均值方差模型在应用上面临的最大障碍又提出了新的模型,包括( )
  A、单因素模型 B、多因素模型 C、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D、套利定价理论
  分析:之后,陆续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套利定价理论
  判断:
  证券组合管理的意义在于采取一切方法去追求投资收益的最大化。(非)
  分析:风险一定条件下,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1年证券投资分析辅导:证券组合管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