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2-3-18 19:30:04

综合法律知识历年真题回顾:第7章

1.(2006,44)法律部门是对现行法的一种分类,其划分的主要标准包括( )。
A.调整主体
B.调整的社会关系
C.调整方法
D.调整范围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法律部门的划分。法律部门是依据一定标准对法律规范所作的划分。一般而言包括两个标准:首先的标准是法律的调整对象,也就是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其次的标准就是法律的调整方式或调整手段。正确答案是BC。
【答案】BC
2.(2006,45)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在结构上由特定的要素构成,主要包括( )。
A.条件
B.行为
C.处理
D.法律后果
【真题解析】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法律规范的结构。法律规范是一种特殊的,在逻辑上周全的规范,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在结构上由三个要素组成,即“假定”、“处理”和“制裁”。假定又称行为条件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适用该规范的条件的部分,它把规范的作用与一定事实状态联系起来,指出在发生何种情况或具备何种条件时,法律规范中规定的行为模式便生效。处理,又称行为模式,是指法律规范中为主体规定的具体行为模式,即权利和义务、权力和责任,它指明人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以此指导和衡量主体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制裁又称法律后果,制裁是法律规范中规定主体的行为违反法律要求时应当承担何种法律责任或引起何种国家强制措施的部分。正确答案是ACD。
【答案】ACD
3.(2006,46)我国在长期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形成了许多正确适用法律的原则,其中主要包括( )。
A.法律溯及既往
B.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法律适用及法律的时间效力。我国在长期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形成了许多正确适用法律的原则,其中主要有三项原则:即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和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的原则。关于法律的溯及力问题,现代国家一般采取的原则是:首先法律不溯及既往;其次作为对“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的补充,还实行“有利追溯”原则。正确答案是BCD。
【答案】BCD
4.(2006,55)下列对法律责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有法律责任必有违法行为
B.有违法行为必有法律责任
C.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
D.法律责任不具有国家强制性
【真题解析】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法律责任的特点。法律责任不同于其他的社会责任如政治责任、道义责任等,具有如下主要特点:(1)法律责任与违法行为相联系,只有对违法者才能追究其法律责任;违法是承担法律责任的根据,不构成违法不承担惩罚性的责任。由于无过错而不构成违法,但是造成损害的,也应当承担一定的补偿性责任。就这一点来说有违法行为必有法律责任(惩罚性的责任),而反之则不然(补偿性的责任即不一定有违法行为的存在)。(2)法律责任主要是一定国家机关代表国家对违法者实行法律制裁的根据,在法律上应有明确具体的规定。(3)法律责任体现了违法者与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是由国家强制力予以保障的。(4)法律责任还意味着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性反应和谴责。正确答案是BC。
【答案】BC
5.(2005,41)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对主体的行为不仅具有强制和教育的作用,而且具有( )的作用。
A.指引
B.预测
C.评价
D.禁止
【真题解析】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法律的作用。法律的作用可以分为法律的规范作用和法律的社会作用。法律的规范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对主体的意志行为发生影响,从而对主体的行为具有指引、评价、预测、强制和教育的作用。正确答案是ABC。
【答案】ABC
6.(2005,42)在规范性文件的系统化方式中,属于立法活动的有( )。
A.法规汇编
B.法律汇编
C.法典编纂
D.法规清理
【真题解析】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规范性文件的系统化。规范性文件的系统化方式主要有:法规汇编、法典编纂和法规清理。其中法规汇编又称法律汇编,是指将规范性文件依照一定的目的或标准,做出系统排列,汇编成册。其不属于法的创制活动。法典编纂是指对规定不同规范性文件中而同属于某一部门法的现行法规范,进行审查、修改和补充,编制具有特定结构的、统一的部门法典的活动。这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活动,只能由国家立法机关进行。法规清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按照一定的方法,对一定范围内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确定它们是否继续适用或是否需要修改、补充、废止的专门活动。其也只能由拥有一定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或这些机关授权的机关进行。正确答案是CD。
【答案】CD
7.(2005,43)对于有关( )的事项,即使尚未制定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也不得授权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有改动)
A.犯罪和刑罚
B.剥夺公民政治权利
C.税收制度
D.公职人员监督制度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我国的立法体制。《立法法》第8条规定,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1)国家主权的事项;(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4)犯罪和刑罚;(5)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6)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7)民事基本制度;(8)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9)诉讼和仲裁制度;(10)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正确答案是ABC。
【答案】ABC
8.(2005,45)法律规定的不依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情况包括( )。
A.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
8.绝对事件和相对事件
C.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D.作为和不作为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法律事实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律事实进行多种分类。根据其是否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可将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类。法律事件是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并且能够引起一定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或现象。法律事件又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自然事件,又称绝对事件,是指完全由自然原因引起的事件,如人的出生和死亡、时间的流逝、自然灾害等。第二类是社会事件,又称相对事件,是指由人的行为引起的,但在某种法律关系中不与人的意志相联系的事件,如因凶杀引起某人死亡,其死亡对于其亲属在继承遗产的法律关系中,具有事件的意义。正确答案是AB。
【答案】AB
9.(2005,46)有关专家、学者在学术研究、法学著作、法学教育和法制宣传中,对法律规范所作的解释是( )。
A.学理解释
B.非正式解释
C.无权解释
D.字面解释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法律解释的种类。按照解释主体和法律效力的不同,法律解释可以分为正式解释和j}正式解释。正式解释又称有权解释或官方解释,是指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所作的有法律效力的解释。正式解释又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非正式解释,又称无权解释,指未经授权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公民个人对法律规范所作的没有法律效力的解释,非正式解释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任意解释,是指公民、当事人、辩护人、代理人、社会组织或未经授权的国家机关,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法律规范所作的解释。另一种是学理解释,是指有关专家、学者在学术研究、法学著作、法学教育和法制宣传中,对法律规范所作的解释。正确答案是ABC。
【答案】ABC
10.(2000,41)按照解释主体和法律效力的不同,法律解释可以划分为( )。
A.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
B.官方解释和非官方解释
C.有权解释和无权解释
D.合法解释和非法解释
【真题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解释的分类。法律解释是指理解和说明法律规范的内容与含义的一种特殊法律活动,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法律解释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按照解释主体和法律效力的不同,法律解释可以划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正式解释又称有权解释或官方解释,是指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所作的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又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非正式解释又称无权解释或非官方解释,是指未经授权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公民个人对法律规范所作的没有法律效力的解释。非正式解释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任意解释,另一种是学理解释。按照法律解释的方法不同,可以将法律解释分为语法解释、系统解释、历史解释和逻辑解释。按照法律解释的尺度不同,可以将法律解释分为字面解释、限制解释和扩充解释。因此,ABC均属于按照解释主体和法律效力的不同进行的法律解释。
【答案】ABC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综合法律知识历年真题回顾:第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