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2-3-18 19:30:04

综合法律知识历年真题回顾:第32章

1.(2006,34)社会保障费用开支由( )合理负担。
A.国家、社会和劳动者个人三方
B.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
C.国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三方
D.国家和用人单位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社会保障费用开支由国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三方合理负担是我国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现代社会中,社会保障所需的费用开支越来越大,仅由国家或者用人单位负担将造成日益增大的财政赤字或者用人单位沉重的财务负担,因此有必要由国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三方合理负担。社会保障费用开支由国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三方合理负担是我国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答案】C
2.(2006,35)甲在1998年7月参加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的规定,甲缴费年限累计满( ),在其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
A.10年
B.15年
C.20年
D.25年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基金的发放。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1997年7月16日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基金。因此,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的规定,甲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在其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答案】B
3.(2006,36)甲原系某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在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协议期满仍未再就业。对其基本生活保障应( )。
A.继续由企业提供基本生活费
B.按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处理
C.由民政部门按规定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D.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生活津贴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按照我国有关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在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协议期满仍未再就业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要妥善处理他们的劳动关系,并按规定及时向他们发放失业保险金。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答案】B
4.(2006,37)关于最低生活保障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是维持城市居民最起码的生活条件的界限
B.它是满足劳动者本人及其供养人口日常生活需要的平均支出
C.它是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提供的物质条件
D.它是社会救济的临时措施
【真题解析】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最低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是指能够维持城市居民(或劳动者本人及其供养人口)在正常条件下的最低生活需要的平均支出水平,它表现为人们只购买绝对必需的那些商品和服务。可见,最低生活保障维持的是城市居民最起码的生活条件。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答案】 A
5.(2006,38)甲是某远洋运输公司的退休职工。他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时,基本医疗保险费应当由( )缴纳。
A.个人和企业按比例
B.企业
C.当地财政部门
D.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基本医疗保险。1998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因此,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个人无须缴纳,应由其所在企业缴纳。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答案】 B
6.(2005,31)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基金来源于( )缴费部分。
A.职工个人
B.企业
C.地方政府
D.职工个人和企业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基金来源。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基金来源于企业缴费部分。企业按其Z-资总额的20%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中,除3%划入个人账户中外,其余17%则进入统筹基金。统筹基金属于全体参保人员,由社保经办机构集中统一管理,统一调剂使用。可见,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基金来源于企业缴费部分。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答案】 B
7.(2005,32)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社会保障对象、社会保障项目、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受到( )的制约和影响。
A.社会文化发展水平
B.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水平
C.经济发展阶段和公民个人的承受能力
D.公民、社会的承受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社会保障措施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社会保障对象、社会保障项目、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受到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全面发展,我国社会保障对象的范围将逐步扩大,社会保障项目将逐步增多,社会保障待遇标准将逐步提高。可见,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内容应当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答案】 B
8.(2005,34)关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社会保险法的保险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
B.社会保险费的筹集是按照全国统一规定的缴费比例进行的
C.社会保险金的支付标准是以保障参保人员的基本生活为前提的
D.社会保险基金的使用可以按照商业保险的运作方式进行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具体而言,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不同:首先,社会保险的对象是以劳动者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为保险对象;其次,社会保险费按照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统一缴费比例进行筹集,由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行政强制实施;再次,社会保险金的支付标准以保障参保人员的基本生活为前提;最后,社会保险基金的使用有其特殊的运作方式,不能按照商业保险的运作方式进行。社会保险金的支付标准是以保障参保人员的基本生活为前提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答案】 C
9.(2005,35)社会救济保障的对象是( )的公民。
A.城乡中无依、无靠
B.城镇中生活困难
C.地处贫困地区、生活无保障
D.城乡中的灾民和生活发生严重困难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社会救济的对象。社会救济的对象是城乡中的灾民和生活发生严重困难的公民,具体包括:城镇中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公民;因突发性灾害造成生活暂时困难的公民;城乡中的贫困户。可见,社会救济的对象是城乡中的灾民和生活发生严重困难的公民。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答案】D
10.(2004,30)企业职工是工伤保险法律关系的主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企业职工享有获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负有缴纳工伤保险费的义务
B.企业职工的供养亲属在企业职工因公受伤时也是工伤保险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
C.企业职工虽然依法享有获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但不承担缴纳工伤保险费的义务
D.依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企业职工应当与企业共同分担缴纳工伤保险费的义务
【真题解析】 企业职工作为工伤保险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是权利主体,本人不需要缴纳工伤保险费.因此,选项C的说法正确,而A项和D项的说法错误。企业职工的供养亲属在一般情况下不是工伤保险法律关系的主体,但在企业职工因工伤死亡时,其供养亲属就具备了主体资格,可以依照工伤保险的法律规定,享受相应的权利,所以,选项B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答案】 C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综合法律知识历年真题回顾:第3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