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2-3-18 19:30:04

2012年企业管理知识考点1.2:管理职能

第二节管理职能

  一、计划
  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阶段工作过程的总和。狭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通过科学的调查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需达到的具体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一)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1)目的性。
  (2)主导性。即计划职能在管理职能中居首要地位。
  (3)普遍性。
  (4)效率性。
  (二)企业计划的种类
  (1)按计划内容的表现形式分类,可将计划分为宗旨、目标、策略、政策、规则、程序、规划和预算等内容。
  (2)按企业管理职能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生产计划、财务计划、供应计划、劳资计划、安全计划、人员培训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等。
  (3)按计划的内容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
  (4)按计划所涉及的时间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三)计划工作的程序
  (1)估量机会。
  (2)确定目标。
  (3)确定计划的前提。
  (4)制定可供选择的方案。
  (5)评价各种方案。
  (6)选择方案。
  (7)制定派生计划。
  (8)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
  二、组织
  (一)组织的含义与类型
  在管理学中,组织的含义可以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来理解。从静态方面看,指组织结构,即反映人、职位、任务以及它们之间的特定关系的网络。从动态方面看,指维持与变革组织结构,以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组织的类型,一般有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其中,正式组织一般是指组织中体现组织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我们一般谈到的组织都是指正式组织。
  (二)划分组织部门的原则
  1.目标任务原则
  2.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而且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权力是责任的基础,有了权力才可能负起责任;责任是权力的约束,有了责任,权力拥有者在运用权力时就必须考虑可能产生的后果,不至于滥用权力;利益的大小决定了管理者是否愿意担负责任以及接受权力的程度,利益大、责任小的事情谁都愿意去做,相反,利益小、责任大的事情人们很难愿意去做,其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
  3.分工协作原则及精干高效原则
  4.管理幅度原则
  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管理幅度的大小同管理层次的多少成反比关系,因此在确定企业的管理层次时,也必须考虑到有效管理幅度的制约。
  5.统一指挥原则和权力制衡原则
  6.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在进行组织设计或调整时,既要有必要的权力集中,又要有必要的权力分散,两者不可偏废。集权是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它有利于保证企业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有利于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分配和使用,而分权则是调动下级积极性、主动性的必要组织条件。
  (三)人员配备
  人员配备是组织根据目标和任务需要正确选择、合理使用、科学考评和培训人员,以合适的人员去完成组织结构中规定的各项任务,从而保证整个组织目标和各项任务完成的职能活动。
  1.人员配备的任务
  (1)物色合适的人选。
  (2)促进组织结构功能的有效发挥。
  (3)充分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
  2.人员配备的程序
  (1)制定用人计划。
  (2)确定人员的来源。
  (3)对应聘人员根据岗位标准要求进行考察,确定备选人员。
  (4)确定人选,必要时进行上岗前培训,以确保人选适用于组织需要。
  (5)将所定人选配置到合适的岗位上。
  (6)对员工的业绩进行考评。
  3.人员配备的原则
  (1)经济效益原则
  (2)任人唯贤原则这是组织不断发展壮大、走向成功的关键。
  (3)因事择人原则
  (4)量才使用原则
  (5)程序化、规范化原则
  三、领导
  (一)领导的含义
  领导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为实现组织预定目标,领导者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力影响被领导者的行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的过程。
  (1)领导是一种活动过程。
  (2)领导的基本职责,是为一定的社会组织或团体确立目标、制定战略、进行决策、编制规划和
  (3)的主要职能,是率领、引导、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其下属人员为实现预定目标而共同奋斗。
  (4)领导的本质,是妥善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形成以主要领导者为核心的、甲结一致为实现预定目标而共同奋斗的一股合力。
  (5)领导的工作绩效,不是只由领导者个人,而是由被领导者的群体活动的成效如何而表现出来的。
  企业领导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制定并落实组织目标,指导组织设计并从事人员配备,保证组织维系和正常运行。领导职能是其他管理职能的集中体现。
  (二)领导方式的分类
  (1)按权力控制程度,可分为集权型领导、分权型领导和均权型领导。
  集权型领导是工作任务、方针、政策及方法都由领导者决定,然后布置给部属执行。
  分权型领导是领导者只决定目标、政策、任务的方向,对部属在完成任务各个阶段上的日常活动不加干预。领导者只问效果,不问过程与细节。
  均权型领导是领导者与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工作人员在职权范围内有自主权。
  (2)按领导重心所向,可以分为以事为中心的领导、以人为中心的领导、人事并重式的领导。
  (3)按领导者的态度,可分为体谅型领导、严厉型领导。
  (4)按决策权力大小,可分为专断型领导、民主型领导、自由型领导。
  (三)领导者素质
  领导者素质是指在先天所赋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锻炼和学习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内在要素的总和。领导者素质包括:
  (1)政治素质。
  (2)知识素质。
  (3)能力素质。
  (4)身体素质。
  (四)领导班子的构成
  合理的领导班子构成包括:
  1.年龄结构
  根据实际需要把不同年龄的人员组配在一起,有利于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的目的,实现领导群体结构的优化。
  2.知识结构
  一般而言,职能部门的领导者和中层、基层领导者要涉及大量的业务,因而应有较多的专业知识;综合部门、高层领导者主要从事决策、协调,因而应有较多的管理知识和经验。
  3.能力结构
  能力结构是整个领导班子拥有的各种能力成员的比例情况。
  4.专业构成
  专业构成是指领导集体中各类专业成员的配合比例。专业结构是领导群体中具备各类专长的成员的配比组合。
  (五)领导艺术与方法
  1.领导决策的艺术
  它包括:
  第一,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艺术。
  第二,对不同的决策问题采取不同方法的艺术。
  第三,尽量实现经营决策的程序化。
  2.合理用人的艺术
  它包括:
  第一,科学用人的艺术。
  第二,有效激励人的艺术。
  第三,适度治人的艺术。
  3.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
  它包括:
  第一,经常分析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第二,调适人际关系的艺术应当多样化。
  4.科学利用时间的艺术
  它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科学分配时间的艺术。
  第二,合理节约时间的艺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2年企业管理知识考点1.2:管理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