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2-3-18 21:45:52

2012管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揭密中国式公关红与黑(上)

某种角度看,蒙牛和伊利的“休战”不过是暂时掩盖了商业体系中的“有毒资产”,对于中国商业环境的净化并非好事
“试问,又有谁不是这样呢?”
去年此时,博思智奇公关顾问公司总经理杨再飞在与记者谈及蒙牛早年的“先市场、后工厂”的发展策略是否值得反思时,曾这样反问。
一年后,音犹在耳,只是杨再飞的电话再也无法拨通。
博思智奇,这家自称在蒙牛乳业从1116位到“中国第一”过程中,“提供了深入和重要的公关顾问支持”的公关公司,终于和它的大客户蒙牛一起,深陷于一场空前的“公关危机”中。
从10月19日的一条微博开始,再到10月22日内蒙古警方只有3分钟的发布会,以下信息被证实:警方依法立案侦察了安勇(内蒙古蒙牛股份有限公司市场二部未来星负责人)伙同北京市博思智奇公关顾问有限公司赵宁、郝丽平、马野以及北京市戴斯普瑞网络营销顾问有限公司李友平、张明等人,通过论坛、博客、wiki问答等多种形式在网络上发布了多篇对伊利QQ星奶食品诋毁的文章,涉嫌损害商品声誉罪。
博思智奇公司经过10年发展,已不是公关圈内的泛泛之辈。从2008年起,它连续两年为博鳌亚洲论坛提供公共关系和会务顾问支持。在2009年底,又成为广州国际友城大会(UCLG)公关顾问支持。此时的杨再飞,这个前央视《焦点访谈》的出镜记者,常常和朋友说起早年创业的艰难,看到如今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免喜形于色。
但这一切或许会因为蒙牛“公关门”事件打上一个问号。
在地方政府的调停下,蒙牛与伊利的口水战暂时告一段落,但其对本土公关行业的刺痛还在深层次发酵。中国的本土公关行业是伴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逐渐壮大的,正因为此,蒙牛“公关门”事件捅开的不仅是公关业,甚至是整个商业土壤中的滋生的痈疽。
以恶报恶
对于博思智奇来说,今年正是公司成立的第10年,其发展轨迹和主要客户蒙牛乳业如出一辙,早年艰辛,2005年前后进入快速扩张期,形势一片大好。这其中,博思智奇的员工和中国乳业一起经历了无数大小风波。
一位离职的博思智奇员工对老东家的遭遇感到有些难过,“其实业内这么做(攻击竞争对手)很普遍,只是有人被抓住了,有人聪明没被发现。”该员工对《中国企业家》说,这是个行业内的普遍问题。
不止这位员工,本刊记者曾先后询问过十余位在不同公关公司或企业公关部门任职的员工,这些行业包括消费品、零售、电子、汽车等中外资企业,他们的答案出奇地一致。受访者都表示知道或者听说过,甚至自己公司也遭受过竞争对手的恶意攻击。但是,当本刊记者试图求证细节时,却几乎没人愿意给出准确的事实描述。

一位乳品企业公关部的员工说,“蒙牛事件能够有确凿证据并曝光,是因为警方的介入。”她表示,通常情况下,快消品企业不愿意因为这种事去触动司法程序。一个原因是司法程序耗时长,成本高,而一个消费类新品的生命周期往往很短,等官司打完也许产品早在市场上消失了。另一个原因是,当攻击者更多地利用BBS发帖这种方式去攻击时,本身就是走在法律的边缘地带。特别是攻击帖很多以消费者口吻出现,让执法部门真假难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2管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揭密中国式公关红与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