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2-3-18 21:45:52

2012管理咨询师案例分析:当孔夫子遭遇汇丰银行

68岁的Athar Hussain来上课了。他的中文老师给了他中英文两种版本的《十二五规划建议》,还有独立编辑、配有拼音的选读本,这堂课的内容就是两人讨论《十二五规划建议》。
Hussain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教授和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带领手下20多位研究人员专门研究亚洲经济问题,他也是英国政府经济问题智囊团重要成员。作为中国问题专家,“老胡”的汉语已经很不错,却仍坚持在繁忙的研究和出差中抽出时间不断学习。
他上中文课的地方就在LSE校内——伦敦商务孔子学院,这是LSE跟清华大学2006年合办的一所孔子学院。为他一对一授课的中文老师是来自清华大学的黄国营教授,黄也是这家孔子学院的中方教学负责人。
作为全球第一家专门面向商务人士的孔子学院,这家学校的学生名单上高人云集,包括汇丰集团主席葛霖、太古集团执行董事邓莲如、英国财政部官员、以及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候选人、LSE经济系主任Danny Quah教授。在英国,一共有12家这种由英国大学与中国大学合作办学的孔子学院。全球各地已有9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共322所孔子学院、以及369个孔子课堂,注册学员达到36万人。
伦敦商务孔子学院Hussain教授学习中文的具体内容是可以自己决定的。黄教授会事先发邮件问他下次课想学什么,再根据其想法准备好教案。黄总结说,商务汉语必须有很强的时效性,要知道学生现在需要什么;还要采取讨论形式的商学院授课方式;课时安排也要非常“柔性”,因为来学的CEO、教授都是大忙人,经常出差,必须根据其工作状态来安排课程。这种一对一的量身定做课程费用不菲,每课时100英镑,不过在伦敦这个全球金融之都颇受欢迎。与此相对,一个为期20周、固定40个课时的证书课程,对外收费是574英镑,对LSE的学生和教职员则只收287镑。黄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外国公司迫切需要跟中国商务往来,热心学汉语的现象也是在新的经济转折点出现后,企业战略调整的反应之一。
伦敦商务孔子学院成立之初的5家联合发起人——汇丰集团、英国石油公司、太古集团、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和渣打银行——也积极投身这股“汉语热”。
现在,汇丰银行位于金丝雀码头的总部大楼设有一个专门的教室,供伦敦商务孔子学院上门授课,这个小班通常每周开课一至两次,参加者多为该公司中高级职员,也包括一对一的量体定制课程。在汇丰42层的总部大楼里甚至开设了一个“汉语角”,不定期开展中文写作比赛、才艺表演等活动。拥有上千人的诺顿·罗氏国际律师事务所也请来伦敦商务孔子学院,在其伦敦总部开设了中文教室,迄今已历时两年。如今,想学习“十二五规划”的外国人不只是Hussain这种研究亚洲经济的学者。黄教授的另一个学生是一家IT公司CEO,德国人,在英国有设计所,在深圳有工厂,他专门给黄教授发邮件,希望得到一份“十二五规划”。
“他们都很关心中国的发展,”黄说,“孔子学院实际上是一个文化中心,在商务经济领域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
运营经验
回想2007年1月,当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教授黄国营被派到英国LSE正式筹建伦敦商务孔子学院时,LSE还连中文课都没开设。
黄感慨该校如今是“天时地利人和”兼得,特别是受益于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外语学习网
2010年,LSE和大多数英国大学一样收缩了外语教学并裁减外语教员,但汉语教学投入却大幅增加,并公开招聘该校汉语学位课程首任负责人。
黄国营还注意到,与学院开设之初学员主要是跨国公司中高级职员相比,最近一年多来,来上课的学者明显增多,特别是经济学界,既有资深教授,也不乏年轻学者,显示英国学界对中国研究日益重视。
现在,伦敦商务孔院除了不用为高质量生源发愁,还经常有人找上门来,包括英国其它大学以及美国、日本等国的大学,希望跟清华合办新的孔子学院。但至今清华名下只有跟LSE合作的这一家。
“清华的想法是要么不做,要做就要把这件事做好。”黄国营解释说。
在他看来,影响孔子学院发展的最根本问题是师资——缺乏稳定的、具备专业性的骨干教师。
国内派来的教师通常最多只能干10个月,刚熟悉情况就该考虑回国了。还有一些人的问题是英语不够好、对当地文化缺乏了解,导致教学效果打折扣。而海外招聘的本土教师主要问题则是商务方面的知识储备不够,缺乏专业性。

“希望教师队伍最好能有3至5年的稳定期,”黄说,“但目前状况下很难做到。师资问题不是我们这里才有的问题,而是整个孔子学院都面临的问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2管理咨询师案例分析:当孔夫子遭遇汇丰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