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2-3-18 21:45:52

2012管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揭密中国式公关红与黑(下)

防火墙与干粗活
对于媒体报道中提及的杨再飞“蒙牛总裁助理”的身份,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秘书长陈向阳指出,“这是严重的违规行为!公关公司和律师行一样,属于服务中介,和客户之间是需要‘防火墙’的。”
但是根据本刊记者保留的博思智奇公司员工的名片,在这家公司,不仅杨再飞一人曾借助“总裁助理”的身份伴随蒙牛总裁杨文俊外出工作、访客。
据知情人士透露,蒙牛不仅是博思智奇最早的客户,而且至今也是其最大的客户。博思智奇近两年也曾尝试横向拓展,开辟更多行业的客户资源,并尝试业务多元化,但与蒙牛的故事还是该公司最值得宣讲的招牌案例,其精神依赖更甚于财务需要。
不过,上文中提到的博思智奇前员工否认这种“信赖”是造成问题的根源。受访者认为,很多公关公司特别是媒体记者一手创立的公司,早年都是靠一两个客户经营起家的;即使是一些外资公司刚进入中国时,也是靠从海外带来的几个主要客户来维持业务。所以这种客户与公关公司的服务绑定关系“很正常”,毕竟,“服务得越久,彼此越了解,为什么要换呢?”
这种绑定是否意味着可以迁就客户的不正当要求、失去职业底线的容忍,则是另一个问题。尽管受访的本土公关公司普遍不觉得公司大客户比自己处于强势地位。但由于盈利模式与业务能力的双重制约,使得本土公关公司面对客户的需求时,处于买方市场中。
对于公关公司的业务类型,本刊综合受访者的概括,大致可以分为“战略”和“执行”两大类别。

“战略”业务主要包括公司品牌的定位与管理,包括帮助企业制定长期的品牌宣传策略;“执行”业务包括品牌策略的具体执行,比如各种线上、线下的活动,也包括具体某一产品的市场营销和推广,以及企业新闻发布与媒体沟通等。通常做战略咨询的公关公司,是像金牌律师一样,按小时收取咨询费;或者与客户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按月收取服务费。而多数本土公关公司,主要集中在“执行”业务层面来获取利润。例如,公关公司组织一场新闻发布会或者是产品推广活动,客户按照实际的发稿数量来计算报酬;如果是网络营销—其中不乏满足客户利用网络恶意攻击竞争对手的需求,则根据发帖数量来计酬。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2管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揭密中国式公关红与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