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2-2-22 20:43:02

注会考试备考指导:风险评估过程总结

      知识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要素——风险评估过程

  作用:识别评估和管理影响被审计单位实现经营目标能力的各种风险,包括识别与财务报表的经营风险,以及针对这些风险所采取的措施。

  整体层面了解和评估考虑因素:、

  (1)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并沟通其整体目标

  (2)是否建立风险评估过程

  (3)是否建立识别和应对可能对被审计单位产生重大且普遍影响的变化的机制

  (4)会计部门是否建立识别会计准则变化的机制

  (5)业务操作发生变化并影响交易记录时,是否有沟通渠道通知会计部门

  (6)风险管理部门是否建立识别经营环境和监管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流程

  程序:如果发现与财务报表有关的风险因素,可通过询问管理层和检查有关文件确定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是否也发现了该风险。

  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并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一、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宏观)制定总体应对措施:

  1、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在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的评估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是与特定的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认定相关,还是与财务报表整体广泛相关,进而影响多项认定。如果是后者,则属于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2、总体应对措施:

  (1).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

  (2.)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

  (3).提供更多的督导;

  (4)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当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

  1).范围:对某些未测试过的低于设定的重要性水平或风险较小的账户余额和认定实施实质性程序;

  2).时间:调整实施审计程序的时间,使被审计单位不可预期;

  3).选样:采取不同的审计抽样方法,使当年抽取的测试样本与以前有所不同;

  4).地点:选取不同的地点实施审计程序,或预先不告知被审计单位所选定的测试地点。

  (5) 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做出总体修改。

  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很可能源于薄弱的控制环境。

  如果控制环境存在缺陷,注册会计师在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做出总体修改时应当考虑:

  1).在期末而非期中实施更多的审计程序;

  2).主要依赖实质性程序获取审计证据;

  3).修改审计程序的性质,获取更具说服力的审计证据;

  4).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

  3、拟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包括实质性方案(以实质性程序为主)和综合性方案(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

  4、.总体应对措施影响拟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当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属于高风险水平(并相应采取更强调审计程序不可预见性、重视调整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等总体应对措施)时,拟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往往更倾向于实质性方案。

  二、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微观)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测试控制的执行有效性以及实施实质性程序;

  1、进一步审计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

  2、注册会计师设计和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目的性和针对性),应当与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具备明确的对应关系。注册会计师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通常越大。注册会计师更关注实质性程序的性质。只有确保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与特定风险相关,扩大审计程序范围才有效。

  3、在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1)风险的重要性;

  (2)重大错报发生的可能性;

  (3)涉及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特征;

  (4)被审计单位采用的特定控制的性质;

  (5)注册会计师是否拟获取审计证据,以确定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方面的有效性。

  注册会计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为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奠定了基础。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恰当选用实施综合性方案还是实质性方案。

  4、①通常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可以采用综合性方案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即将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与实质性程序结合使用。

  ②但在某些情况下(如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必须通过实施控制测试,才可能有效应对评估出的某一认定的重大错报风险;

  ③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如注册会计师的风险评估程序未能识别出与认定相关的任何控制,或注册会计师认为控制测试很可能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注册会计师可能认为仅实施实质性程序就是适当的。

  5、性质: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目的和类型。

  ⅰ目的

  (1)通过实施控制测试以确定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2)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以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

  ⅱ类型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类型包括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

  ⅲ 程序的选择

  对于与收入完整性认定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控制测试通常更能有效应对;对于与收入发生认定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实质性程序通常更能有效应对。再如,实施应收账款的函证程序可以为应收账款在某一时点存在的认定提供审计证据,但通常不能为应收账款的计价认定提供审计证据。

  6、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的含义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是指注册会计师何时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或审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时点。

  A. 注册会计师可以在期中或期末实施控制测试或实质性程序。

  B. .当重大错报风险较高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在期末或接近期末实施实质性程序,或采用不通知的方式,或在管理层不能预见的时间实施审计程序。

  C.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何时实施审计程序时应当考虑的几项重要因素:

  (1)控制环境;

  (2)何时能得到相关信息;

  (3)错报风险的性质;

  (4)审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时点。

  7、范围: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是指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数量,包括抽取的样本量(实质性程序),对某项控制活动的观察次数(控制测试)等。

  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时考虑的因素

  1.确定的重要性水平。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越低,注册会计师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越广。

  2.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对拟获取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可靠性的要求越高,因此注册会计师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也越广。

  3.计划获取的保证程度。计划获取的保证程度越高,对测试结果可靠性要求越高,注册会计师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越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注会考试备考指导:风险评估过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