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2-6-25 14:28:49

2011年成考语文常用文言文虚词串讲(一)

  常用文言虚词阐释
  《大学语文》大纲在“汉语基本知识”中提出的第二项要求为:“掌握常用文言虚词之、其、者、所、诸、焉、则、而、于、以、且、乃等的用法,识别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此项要求侧重于对课文中出现的常见文言虚词意义或用法的掌握,下面分别作些介绍。
  之
  代词
  可指代人、事、物等,通常充当句中的宾语。例如: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之:指代所行之事,可译作“这样做”,分别充当“欲”和“为”的宾语)
  (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於国也》之:提到动词“有”之前的宾语,指代前面所说的情况。)
  (3)野语有之曰。(《庄子 秋水》之:指代“野语”的内容,可译为“这样的话”,充当“有”的宾语。)
  (4)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之:指代冯谖,充当“见”的宾语)
  (5)公赐之食,食舍肉。(《郑伯克段于鄢》之:指代颍考叔,充当“赐”的近宾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1年成考语文常用文言文虚词串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