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2-7-21 09:27:33

EMBA辅导:老字号内联升的经营策略

  在北京人的眼中,前门大栅栏是一条古老、着名且又别具一格的街市。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老字号都坐落其间。在这历史与现代的交界之地,隐藏着众多故事。
  始于足下
  北京有句老话: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在京城的人们看来,戴马聚源的帽子,最尊贵;穿八大祥的衣服,最光彩;脚蹬内联升的布鞋,最荣耀;腰中缠着四大恒钱庄的银票,最富有。在“爷不爷,先看鞋”的老北京,脚蹬内联升曾经是身份的象征。
  内联升创建于1853年。创始人赵廷,因早年曾在一家鞋作坊学得一手制鞋手艺,又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就思量着自己开一家铺子。当时的北京,为官员制作朝靴的专业鞋店很少。赵廷意识到,在这官员众多的天子脚下,“想赚大钱,就得打这些坐轿人的主意”,“内联升”就此诞生。“内”喻意宫廷,“联升”的谐音连连高升。因为皇亲国戚和文武百官都天天盼着“连升三级”、“平步青云”。鞋店的取名,寓意顾客穿上此店制作的朝靴,可以官运亨通。
  除了鞋店独特的经营理念之外,其便民措施也有独到之处。当今商界普遍流行的顾客档案,最初的模本就来源于内联升独有的顾客鞋档簿册——《履中备载》。鞋店记录下前来定做朝靴官员的鞋样式、尺寸等资料,并搜集其官职及相关背景材料,按系统等级入册。这样一来,如果某一顾客想再次做鞋,只要派人告知,鞋店便可根据资料按要求迅速做好。
  内联升制作的朝靴以其独特的经营理念,加上店名的吉祥寓意,声誉日渐显赫。据说光绪年间,“内联升”一双朝靴卖价白银几十两。后来“打坐轿人主意”这句话,成为内联升代代相传的理念。
  走在路上
  内联升布鞋之所以出众,是因其制鞋工艺与众不同。今天的内联升依然保持传统的制鞋工艺。步入内联升店铺,你依旧可以看到有制鞋师傅现场手工制鞋。
  内联升制作的朝靴,鞋底厚达32层,厚而不重。黑缎鞋面色泽黑亮,久穿不起毛。鞋子打理起来相当方便,仅用大绒鞋擦轻轻刷打,就又干净又闪亮。这样的朝靴穿着舒适、轻巧,又显得稳重气派。
  民间百姓曾称内联升的鞋为千层底,评价其:穿坏两双帮,穿不坏一双底。其实所谓的千层底,是形容它的厚实。
  内联升制鞋工艺考究,仅千层底布鞋鞋底的制作,就要经过7道工序。做底子用的布,要求必须是新布。制作前先用热水把布泡透闷透,再用木榔头砸平砸实,完全晾干后再纳。此外,纳鞋底用的麻绳必须是温州产的细麻,锥子也是特制的。纳底的针数也有讲究,每平方寸用麻绳纳81针以上,而且针码分布均匀。最后还要将纳好的鞋底经热水浸泡及热闷后,用铁锤锤平,防止走样。这样做出来的鞋底坚固耐用,柔软舒适、不起层、不变形。仅仅鞋底的制作。从鞋底到鞋面,最少有30多道工序。
  踩在脚下
  内联升一直都是“打坐轿人主意”,但是店主更明白:要伺候好坐轿子的,就得想到抬轿子的。后来内联升经营的双脸带筋的轿夫洒鞋系列,很受轿夫、车夫和脚夫的欢迎。这种鞋柔软吸汗,跟脚,不易绽裂,走起路来随心所欲。就连当时的习武之人也很喜爱,可称得上是中式运动鞋。此外,内联升还为搬运工人和建筑工人设计制作了“纳帮洒鞋”,硬中有软,特别结实,干活时穿,不怕石头、铁块磕碰。
  毛泽东主席,生前只穿内联升布鞋,晚年的毛主席穿内联升鞋更是成为一种偏好。1997年夏天,前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来京访问,因患脚疾一时没有合适的鞋可穿,内联升为其制作了一双由“软皮包上羊毛毡”鞋底,丝绸作鞋面的搭扣凉鞋,柔软舒适、透气,有效的缓解脚疾带来的痛苦。
  不仅仅是国家领导人,如今普通百姓,也能轻松体验到传统工艺带来的舒适享受。往日专为达官显贵做鞋的内联升,早已“步”入寻常百姓家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EMBA辅导:老字号内联升的经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