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2-7-21 09:54:25

天津财经大学第十二章 货币供求均衡与非均衡

  一、 填空题
  1、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倍数,就是通常所谓的存款乘数。
  2、存款多倍收缩是由商业银行的____________减少所引起的。
  3、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它包括商业银行的____________和流通中的____________。
  4、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共有五个,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
  5、货币当局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主要有以下三条:一是 ,二是 ,三是 。
  6、商业银行的____________是现代信用货币经济中最主要的货币形式。
  7、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倍数,是用于说明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倍数关系。
  8、根据现代货币供给理论,货币存量是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之积。
  9、货币流量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当中货币流通的总量,它实际上是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乘积。
  二、多项选择题
  1、对社会总供给含义的正确理解是()
  A、一定时期内生产出的商品总量 B、包括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之和
  C、仅包括消费资料不包括生产资料 D、仅包括生产资料不包括消费资料 E、提供的劳务
  2、我国货币发行的原则是()
  A、经济发行 B、计划发行 C、财政发行 D、国家发行 E、集中统一发行
  三、是非判断题
  1、如果认为货币供给为外生变量,则货币当局无法通过货币政策来决定货币供给,从而对宏观经济运行实施有效的调控和调节。 ()
  2、货币流量实际上就是货币存量与货币乘数的乘积。 ()
  3、货币存量实际上就是货币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 ()
  4、原始存款的发生只是改变了货币的存在形式,并不改变货币的总量。()
  5、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决定了货币供给的总量。 ()
  6、社会总需求即为一定时期内社会货币购买力总额。 ()
  四、名词解释
  货币存量货币流量 原始存款 派生存款 基础货币 存款准备金 、货币乘数
  五、简述题
  1、如何理解货币供求均衡的含义?
  2、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所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3、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所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六、论述题
  1、论述凯恩斯关于货币供求均衡的理论。
  答案要点:
  一、 填空题
  1、活期存款总额原始存款
  2、原始存款
  3、准备金现金
  4、现金漏损率活期存款法定准备率定期存款法定准备率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率超额准备金比率
  5、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业务黄金、外汇储备的调节
  6、存款货币
  7、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
  8、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9、货币存量 、货币流通速度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 、ABE
  三、是非判断题
  1、√
  2、×
  3、×
  4、×
  5、√
  6、√
  四、名词解释
  货币存量:所谓货币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一国流通中实际存在着的货币数量。
  货币流量:所谓货币流量,指某一时期(通常指一年内)某一货币存量反复被作为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发挥交易作用所得到的累积量。
  原始存款:指客户以现金存入银行而形成的存款。
  派生存款:是指银行用转帐方式发放贷款时所创造的存款。
  基础货币:流通中现金与银行准备金之和即为基础货币,也称为高能货币。
  存款准备金:按照法定准备率提留的准备金是法定存款准备金。
  货币乘数: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额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五、简述题
  1、答:
  货币供求均衡的内涵可归结如下:
  (1)货币供求均衡是货币供求作用的一种状态,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而非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数量上的完全相等,即货币供求完全相等是一种偶然现象。
  (2)货币供求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它并不要求在某一具体时间上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完全相等,它允许短期内货币供求间有一可接受的不一致状态,但在长期内是大体一致的。即: 1.在短期内,货币供给量偏离货币需求量具有其必然性。2.在所分析时期内,货币供给量在一定幅度内偏离货币需求量又具有其理论上的可接受性。
  (3)从长期看,货币供给量具有收敛于货币需求量的客观必然性
  2、答:
  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的原因是:
  (1)政府财政赤字面向中央银行透支。政府财政收支若发生赤字,在中央银行没有事先准备的条件下,政府财政的透支无疑会迫使中央银行增发货币,从而导致货币供给量增加过量,造成货币供求非均衡。
  (2)在经济发展中,政府的高速经济增长政策迫切地需要货币资本来支撑,在中央银行无足够的货币资本实力情形下,银行信贷规模的不适当扩张,造成了信贷收支逆差货币资本扩张,导致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货币供求非均衡现象的产生。
  (3)从时期分析看,若前期货币供给量相对不足,产品积压和再生产过程受阻,为促成经济运行的正常进行,中央银行操作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但由于力度把握不适当,导致银根过度放松,货币供给量的增长速度不适当地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从而形成过多的货币供给,其结果便是诱发高通货膨胀。
  (4)从开放经济看,在经济落后、结构刚性的发展中国家,货币条件的相对恶化和国际收支非均衡使得国民经济运行仅靠进出口机制来弥补收支逆差极为困难,而汇率高估和本国货币的贬值造成货币供给量的急剧增长,造成货币供求非均衡。
  3、答:
   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求量的原因是:
  (1)经济发展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规模扩大了,但货币供给量并没有及时地增加,从而导致经济运行中货币吃紧。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这种情况不止一次地出现过,但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这种情形出现的概率很小。因为:在金属货币流通下,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当作货币流通的金属币材的开采;在纸币流通下,作为货币当局的中央银行增加纸币供给极为容易。
  (2)在经济运行中的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大体一致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操作,减少了货币供给量,从而导致流通中的货币紧缺,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受到了抑制,使本来供求均衡的货币运行走向供给小于需求的货币供求非均衡状态。
  (3)在经济危机阶段,由于信用链条的断裂,正常的信用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经济主体对货币的需求急剧增加,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量却相对地滞后于货币需求的增加,从而导致了货币供求的非均衡。
  六、论述题
  1、答:
  凯恩斯提出,货币供求的均衡点由利率体现,因为货币供给与需求是决定利率水平的惟一的两个因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利率下降;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利率上升。因此,货币供求的对比状况决定着利率变动的方向。在对货币特征的理论分析中,凯恩斯得出了在完全放任自由的市场经济中,货币供求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凯恩斯认为现代货币具有三个特征:(1)生产弹性等于零——货币是国家的创造物,货币供给的权利完全掌握在政府的手中,对于私人企业来说,绝对没有生产货币的权利;(2)替代弹性几乎等于零——货币作为一般购买力的代表,可以换回其他任何商品,但其他商品中却没有一种商品具备这种效用,因此,人们不愿用其他商品来代替货币,货币的交换价值越高,人们越不愿如此;(3)具有周转灵活性且保藏费用低——货币较其他商品有更大的流动性,周转便利,而且由于材料的属性,货币的保藏费用很低。将三个特征结合起来进一步分析:由于货币的生产弹性等于零,因此,当货币需求上升时,私人企业无法增加货币供给;由于货币的替代弹性等于零,人们便具有旺盛的货币需求;由于货币具有周转灵活性且保藏费用低,能够满足人们的流动偏好,因此,人们对于资产的需求,可能绝大部分都集中于货币,货币需求旺盛。这样,一方面人们具有旺盛的货币需求,另一方面货币供给不能自动增加,货币供求发生尖锐的矛盾,市场利率便有一种趋高的倾向。而这种趋高的利率能够带来严重的经济后果:高利率阻碍投资,造成投资需求不足;高利率还减少消费,导致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不足和消费需求不足引起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引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可见,高利率是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爆发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要解决经济危机,复兴经济,就需要降低利率水平。由于货币需求不可控,货币供给具有外生性的特点,因此降低利率水平的惟一途径就是借助政府的力量增加货币供给。凯恩斯的半通货膨胀理论进一步论证了在非充分就业的社会常态下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带来十足的通货膨胀,而只会发生半通货膨胀。因为在经济还未达到充分就业点之前,由于还存在着剩余劳动力和剩余生产资源,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后,会使有效需求随之增加,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就业量和产量;另一方面也会因工资和就业量的一定幅度的上升而使物价水平有所上升,但物价水平上升的幅度小于货币供给量上升的幅度。因此,政府完全可以借助于中央银行实施膨胀型的货币政策来解决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使经济恢复均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津财经大学第十二章 货币供求均衡与非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