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2-7-21 09:54:25

西南财经大学 货币银行学第五章 中央银行

  第一节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基础
  1、银行券的发行需要中央银行。自发分散的货币发行转向统一的集中发行;2、政府融资的需要;3、票
  据交换的需要;4、最后贷款人;5、金融监管;6、宏观调控。
  二、组织形式
  1、一元制的央行(中央集权国家):全国只有一家统一的机构,包揽所有职能,能够设立分支机构。
  2、二元制央行(联邦国家)。
  复合制:央行与商行的职能交叉并存。跨国中央银行制(欧盟)、准中央银行(新加坡)。
  三、中央银行的特征
  1、不宜盈利为目的;2、以政府和金融机构为服务对象;3、资产流动性最强,商业票据、再贴现票据、短期国债;4、不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
  四、央行的职能
  1、发行的银行:统一发行货币;提供货币流通所需的技术服务;调解货币供给量。
  2、政府的银行:代理国库;预算收入与支付的收付;为政府提供短期融资(短期贷款、购买国债);代理政府金融事务(国债还本付息,替政府收购黄金,替政府收购外汇);代理政府参加国际金融事务;充当政府顾问。
  3、银行的银行。集中保管准备金:A、便于各商业银行相互调剂准备金,增强其流动性;B、有助于控制商行的信用创造能力;C、为商业银行非现金结算提供条件;D、增强央行的资金实力。
  充当银行的最后贷款人,主持银行间的清算;调控外汇市场,平衡商业银行的外汇头寸。
  4、管理金融——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制定各种金融条例,监管国内的金融机构及市场。
  五、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原则:1、应与一国宏观经济目标为出发点实行货币政策;2、应按金融运行规定实施货币政策,避免政府短期行为干扰。
  内容:1、建立独立的货币发行制度,稳定货币流通;2、独立实施货币政策;3、独立监管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
  六、中央银行的业务
  货币发行、货币存款(负债)、再贷款、再贴现、特定贷款、证券买卖、黄金外汇交易(资产)、银行间清算、财政收支的收付(中间)。
  第二节货币政策
  一、概述
  1、概念:一国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经济目标,而实施的各种调控货币供给量和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政策工具)。
  央行——>政策工具——>中间目标——>最终目标
  2、内容:(1)、信贷政策(信贷总量,结构);(2)利率政策(利率水平,利率结构);(3)外汇政策(调控汇率,国际资本流动,国际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
  二、最终目标
  1、四大目标:(1)物价稳定:短期内物价相对稳定;(2)充分就业:凡有工作能力且自愿参加工作的人随时能在合理条件下找到适当工作;(3)经济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
  自主性交易——经常、资本项目
  经常项目——有形交易:商品进出口;无形交易:劳务、运输、保险;单方面转移:汇款、捐赠。
  资本项目:短期资本项目:短期证券;长期资本项目:直接投资,中长期借款。
  补偿性交易——平衡项目。
  平衡项目: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2、最终目标选择
  物价稳定或经济增长(单一)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双重)多重目标。
  三、中间目标
  1、选择标准:(1)可测性(可计量、量化)可收集资料并量化;(2)可控性:央行可以用政策工具调控;(3)相关性:与最终目标有关联。
  2、内容。(1)操作目标(短期目标):①短期利率;②基础货币。
  (2)政策目标(长期目标)——长期利率:由短期传达到短期;
  货币供应量:M1=M0(现金)+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
  四、货币政策工具
  1、三大工具
  (1)再贴现。A、内容:通过调整再贴现利率或……来调控利率和资金流向;
  B、作用途径:影响融资成本。(再贴现率上升——)融资成本上升),货币供应量下降;票据种类/结构调整;宣示效应。
  (2)存款准备金。通过调整存款法定准备金率,调控利率和货币供应量。
  操作:规定计提基础,日平均余额,周末平均余额,月末平均余额
  途径:影响货币乘数;宣示。
  (3)公开市场操作:在公开市场买卖
  操作:货币买入
  作用渠道:影响利率;灵活,具有宣示效应。
  2、选择性工具
  (1)消费信用机制:对于耐用品;(2)证券市场信用机制;(3)不动产信用机制:住房(首付.最长期限.我国不能零首付);(4)直接信用机制:信用配给+利率管制;(5)间接信用机制: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特指日本)。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南财经大学 货币银行学第五章 中央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