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2-8-2 08:48:37

系统分析员备考之经济管理篇(一)

引子:
  系统分析员考试大纲的考试要求的第一条是“掌握管理科学与系统工程基础知识”。作为信息产业部组织的比较权威的软件技术类考试吸引着无数的技术高手,但是参加考试的大多是计算机专业或计算机相近专业的在校学生或已毕业的在职人员,基本上都缺少管理科学与系统工程方面的知识。我作为本科主修工商管理专业(主要学习经济学、管理学和营销学等专业知识)的系分发烧友,我突然觉得有必要为广大的系分考友搜集准备一些这方面的资料,以节省大家宝贵的复习时间。虽然在最近的两年的试题中好像没有直接考到这方面的知识,但是我认为随着系分考试的逐步完善,这方面会有所加重。而且在下午的试题中,会不会有要涉及到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呢?答案是肯定的。下午的试题多是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向你询问正确解决方案是是否也会考查你是否有经济头脑呢?你选择的方案是否考虑经济可行性了呢?这些是不是都涉及到经济管理知识了呢?我想如果你有经济管理这方面的知识,或许下午考试你会更加自信。再者,系统分析员的未来是企业的CIO,是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参与企业的管理、决策,没有经济管理这方面的知识是根本没办法胜任工作的。所以,无论是从应试的角度还是从京后工作需要的角度,我们都要有经济管理这方面的知识。希望此文能够对你提高经济管理知识水平和顺利通过系统分析员考试而成为一名合格的系统分析员有所帮助。
摘要:
  “掌握管理科学与系统工程基础知识”是对系统分析员的要求,本文将根据系统分析员考试大纲,向广大系分考友提供一些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将主要分为两块来介绍,下面介绍第一块��基础经济知识;在随后的《系统分析员备考之经济管理篇(二)》中将介绍第二块知识��基础管理知识。希望对你的系分考试有所帮助,谢谢。
关键字:
  系统分析员 系分辅导 经济管理 参考资料
  我们知道,系统分析员的未来是企业的CIO,是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参与企业的管理、决策,需要具有经济学方面的基础知识。那么何谓经济学呢?
  经济学是研究一个社会的经济问题的一门科学。人类生活在生产与消费的循环往复营无止境的再生产过程中,随着人类欲望的不断增长必然引起用于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等生产资源(也叫生产要素)的需要。然而正是这些生产资源(通常包括劳动、土地、矿藏、森林、水域等自然资源、以及有这两种原始生产要素生产出来再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本财货( Capital Goods) )的稀缺性(这里所说的生产资源的稀缺性既不是值这种资源不可再生活可以耗尽,也与这种资源的绝对量的大小无关,而是指这样的一个事实,即在给定的时期内,与需要相比较,其供给量是相对不足的。)构成了经济学研究的“经济问题”。所以也可以认为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线多艳的需要的一门科学。正是由于需要的无限性与生产资料的稀缺性产生了人类面临的经济问题,即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地和有效地分配使用与各种途径,以满足一个社会无线多样化的需要问题。因此,经济学又被定义为是研究人类社会怎样有效率地分配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资源用于公众用途,已达到既定目标的一门社会科学。
  现代西方经济学把经济学原理即有关经济问题的知识体系的全部内容分为两大组成部分,其一叫做“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其二叫做“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在经济分析中以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作为考查对象的称为微观经济学;而把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作为考查对象的称为宏观经济学。下面我们来分别介绍。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考察被使用的生产资源总量为给定的条件下,这些资源怎样被分配是用于各种不同途径,因而微观经济学考察的是生产那些产品和美中产品的产销数量,以及它们的相对价格。下面将简要的介绍微观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更详细的内容可参考相关的专业资料。
需求供给和消费者需求理论
  在经济分析中,需求总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和一定市场上按照某一价格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和劳务的数量。特别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需求总要同时涉及到两个变量:商品的销售价格和与该价格相应的人们愿意且有能力购买的数量。社会上的一个人(或一个研究单位)的需求为个人需求,社会上所有人的需求构成了市场需求。将需求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此表格即为需求表,如表1。将需求表的数据描绘再平面坐标上,称为需求曲线,如图1。
http://www.examw.com/soft/Files/2011-10/16/914223968.jpg
http://www.examw.com/soft/Files/2011-10/16/914227864.gif


  在一种商品市场上,影响该商品的市场虚无的因素有多种,如:消费这偏好(Preference),消费者收入,商品的价格,其他商品的价格,人们预期的该商品和其他商品将来会有的价格等。对于中商品的需求量与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之间的这种依存关系,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函数关系。可以表示为 Q d = ( T,Y,P,P x,P e )
上列方程式中Q d代表商品的需求数量,T表示消费者偏好,Y表示消费者收入,P表示该商品的价格,PX表示其他商品的价格,P e表示人们预计的该商品和其他商品的价格。

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2-8-2 08:48:38

系统分析员备考之经济管理篇(一)

</p>  鉴于影响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的因素十分复杂,所以经济学中需求分析中采用经济分析中常用的科学抽象法,即假定影响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因素,除了商品的价格外,其余因素都是给定不便的。这样,可以认为该商品需求量发生变化的唯一原因在于该商品的价格,于是该商品的需求函数可记为:
Q d = f ( P )
Q d = f ( P )只是一般地表示Q d 与P 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
  经验表明,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存在着互为反方向变化的依存关系,因而需求曲线是一条自左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称为需求规律(Law of Demand)。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可以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解释,即商品价格下降之所以会引起需求量的增加,是由于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共同发生的结果。互为替代品的一种产品价格的下降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的减少和此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增加,称为替代效应。所谓收入效应是指由于一种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其他商品(不局限于替代品)价格不变,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的提高从而使消费者对降价产品需求的增加。读者可以从实际生活中商场家电厂家之间的价格战的现象可以分析理解这一概念。
  在经济分析中,供给意指在一定市场上在一定时期内与每一销售价格相对应,生产者愿意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数量。与需求表和需求曲线相对应,供给理论中也有供给表和供给曲线的概念。类似的,与需求规律相对应,供给量是价格的增函数,即供给曲线自做向右上方延伸,成为供给规律(Law of Supply)。影响供给的因素有考察时间的长短、生产者从事生产的目标、商品的价格、其他商品的价格、生产技术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政府的租税政策等。
  一种商品的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该商品所感到的满足。边际效用是指该商品的消费量每增加(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校用的增加(减少)量。这里的边际效用的概念很像数学里的微分或者说是物理学中的加速度。经济学中有一个规律叫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即随着一个人所消费的某种商品的数量的增加,其总效用虽然增加,但物品的边际效用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而减少。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西方经济学家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用来解释需求规律的一种理论观点。当然,它的有效性要以假定人们消费行为的决策是符合理性为前提的,即消费者的一定资金的消费一定要达到效用最大。达到效用最大的条件是他每花费一元钱所买进的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由于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消费者增加叠加商品的购买量以替代其价格相对上涨的商品的现象,成为替代效应。仅仅由于收入的增加(其他条件不变)而使所有商品的购买量增加的现象称为收入效应。总支出不变由于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下跌从而增加跌价商品的购买量的现象称为价格效应。价格效应实际上是由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共同构成的。
需求预测
  产品的需求预测就是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企业的未来经营管理人员的系统分析员必须要明确和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及其战略发展方向,也就是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不可避免的要遇到本企业产品的定量需求预测等问题。所以需要掌握基本的需求预测方法。产品的需求预测是以上面提到的需求理论为基础的,包括消费者行为和效用最大化法则。
  关于预测的方法有多种,一般是根据历史数据和企业的经营战略,根据具体问题具体选择可行的预测方案,必要时采取广告、改变价格等促销手段,以实现既定的目标。关于预测的更多知识请参考专业书籍。
供给理论——生产者行为与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是描述生产技术状况给定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产品的最大产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系统分析员备考之经济管理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