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05|回复: 0

[中级] 2011年审计师考试辅导: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外部性(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3 13: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这是要解决国家为什么要干预经济生活的问题。简言之,国家干预经济的原因在于市场机制的内在缺陷,即存在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假若市场机制是完全和全能的,就没有必要实行国家干预,“看不见的手”会自动调节经济运行。  $ Q( X( v- p# @1 s3 G
  引起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公共物品、外部性、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宏观经济失衡、收入分配不公、经济秩序失范等情况。 - F! ^6 [7 G! w% ~/ v+ R+ x4 g

& C0 i, N2 v1 k: Z" x( Y4 W8 e6 X  (一)外部性(exteranlities) . P8 ]. C9 q* Q1 A4 i$ X; Y" u2 _
  1.外部性的定义与分类(见下表)
% K7 s- h, W8 f( S! S3 x- W1 I  项目内容
0 D6 [5 R+ s9 P' s  概念: . p4 Y: a3 U( j7 V& y& v+ ^
  (1)教材定义: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也称为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外在效应可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 `8 X/ q9 }0 @5 T# s8 G* M' B
% X* `, z8 k) e, s2 G& p  (2)参考定义:①指某种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第三方带来的影响。②指某些经济活动导致外部其他人受益或受损。③指可察觉的利益(或损害)加于某个或某些人,而这个(些)人并没有完全赞同直接或间接导致该事件的决策。 ! p# L  `0 l3 X: Z" _  B5 C

6 v1 S  ^& I% m4 P3 J  分类:
- x8 b1 Z7 m8 u# w* c  (1)外部经济(正外部性):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此时,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 v2 i4 M& Y2 F% f5 b
2 i# ^, _0 F5 Z; h2 j: G! {6 \: e
  (2)外部不经济(负外部性):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危害。此时,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 N: a  Q& f. p7 L# N3 ~# P' p

/ L+ T. o" g/ A; p$ u  (3)生产的外部经济是指厂商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有利影响。如某企业自动培训雇员。 ; w# x- [7 r4 c, b" |
, n* W0 J7 g5 L
  (4)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是指厂商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不利影响。如企业排放污水造成环境污染。
0 F, l$ I7 X( p& K6 i# x3 L: D, a; y+ @9 v/ Q
  (5)消费的外部经济是指家庭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有利影响。如甲家庭对其居住的周围环境进行绿化和保护时,附近的其他家庭得到了不支付报酬的好处。 * d2 M4 K+ A6 p8 T
3 N* w9 |2 \5 ?0 e
  (6)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是指家庭的消费行为对其他家庭带来不利影响。如吸烟者的行为危害了被动吸烟者的身体健康,但没有对受害者进行任何支付。
8 A# V: K- }0 b6 h; K6 e, \* G
- h5 \1 n) ^1 Z) ?7 o2 S2 Y/ B  2.外部经济(正外部性)的分析 转自:考试网 - [Examw.Com]  U  x) B4 ]* J+ }: _5 |  A; d2 Z
  正外部性,即某项活动带来的部分利益由与这项活动无关的第三方获得。例如,教育不仅给教育者(生产者)和受教育者(消费者)带来利益,同时也能给社会其他人带来好处。如果由市场调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以实现自己的私人成本和私人利益为目的,价格调节实现供求平衡。这时,教育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相等,但教育的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因为社会收益中还应该包括其他与教育无关的人得到的好处。这样,从个人的角度看,实现了资源配置最优,但从社会的角度看,没有实现资源配置最优。此时,易造成市场失灵。. z: `6 J7 ?2 Y# b. O5 `4 H* |

4 m7 |* @" Y  l3 s0 K: J4 q$ m  3.外部不经济(负外部性)的分析: L) A0 M. k: I. p/ t3 Z+ K
  某造纸厂的生产不仅影响生产者和消费者,而且引发的污染后果还可能给他人(如该厂附近居民)带来不利影响。如果在生产者或消费者都不承担污染的成本时,对他人而言就发生负的外部性。 2 o5 |% t& [! V. e& x5 ~# K$ U
  能否通过市场机制去消除这种负外部性呢?
+ |& J% }0 C5 o+ Z% g& h  I4 N  结论当然是否定的。 4 s! w4 w$ W8 K) ~# m9 X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者考虑的是自己生产产品的成本和收益,即私人成本和私人利益,消费者只考虑自己从购买物品中得到的效用和付出的价格,即私人利益和私人成本。当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供求平衡时,私人成本与私人利益是相等的。如果没有负外部性,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相等,社会收益与私人收益也相等。当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市场调节实现供求相等时,社会利益与社会成本相等,从社会角度看这种资源配置也是最优的。但在有负外部性时,社会成本中增加了负外部性给第三者带来的成本,从而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而社会利益仍然等于私人利益。此时,从个人角度看,私人成本与私人收益相等,实现了资源配置的最优。但从社会角度看,社会成本大于社会收益,并未实现资源配置最优。这样就引发市场失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5-30 11:22 , Processed in 0.29138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