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16|回复: 0

[走进俄罗斯] 《苏联歌曲和它的故事》(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7 19: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苏联歌曲和它的故事》(四)8 h6 C% |0 P0 [8 ~4 i7 H3 T* C% E
六、《红莓花儿开》
( J7 i% @- Z- t- ~. C        1950年1月,全苏联广泛庆祝歌曲大师伊●杜纳耶夫斯基50寿辰。一个月后,全国上映了杜纳耶夫斯基为之配乐的新影片《幸福的生活》。影片音乐荣获斯大林文艺奖,后来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卡尔洛维伐里国际电影节上又获得音乐奖。影片中最成功的插曲有四首:《红莓花儿开》、《丰收之歌》、《从前是这样》和《歌唱幸福》。其中略带伤感和期待的插曲《从前是这样》在两个星期内就成为全民传唱的歌曲。
2 C7 W- {" I+ D; X. j/ F3 I& d$ z' t
) o- K0 I/ t! W1 V  W8 z5 O- e( P' _2 w& @3 P2 a
七、《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6 J' k$ ^1 M9 l
        这首歌获得1959年列宁文艺奖金,它也是一代中国人所喜欢的苏联歌曲之一。 7 e% z* a( t) g8 P8 c) w3 Q8 x+ c
        这首歌曲最初是1956年上映的文献纪录片《在运动大会的日子里》中四首插曲之一,在当时反响并不大。后来在电台里播放,才开始受到人们的喜爱。第二年,1957年7月底,莫斯科举行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这首歌夺得歌曲创作比赛的最高奖——金质奖章,于是它被各国青年带到世界各地,被译成多种语言到处传唱。
5 n( g9 U- o# p1 N, l4 i' ]" @4 A' l6 ^5 c$ B
        1958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一届柴可夫斯基钢琴比赛,一等奖的获得者美国青年钢琴家范●克来本在告别音乐会上弹起了这支音乐的钢琴改编曲。法国著名作曲家兼歌手弗郎西斯●雷马克把这首歌另填上法语歌词,取名为《春天的铃兰》,常常在音乐会上演唱。
& T; l! H8 s- g  C5 I+ T
* Z! p9 a! l6 o  y       曲作家索洛维约夫-谢多伊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始终认为,歌曲复杂或是简单,是并不重要的,终究不是因为这点才受人喜爱。只有当人们在歌曲里寻找自己生活的旅伴、自己思想和情绪的旅伴,这样的歌就会受人欢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所以广泛流传的秘密也正在于此。 . t* E! c4 [6 G& z$ X
$ _  K3 \0 k6 T6 P3 O1 O7 X
      曲作家瓦西里●巴甫洛维奇●索洛维约夫-谢多伊(1907-1979),列宁文艺奖(1959)、苏联人民艺术家(1967)和苏联国家文艺奖(1943、1947)获得者。他生于彼得堡一个扫园子的工人之家。1929——1931年就学于列宁格勒中央音乐专科学校。1936年毕业于音乐学院作曲系。使他荣获全民声誉的是卫国战争期间的《海港之夜》,而他最光辉的作品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1956)和《如果是全球年轻人》(1957),这两首歌传遍了全世界。
% x% s9 }' I% i6 O' q# Z) n. t9 a( j, o1 n2 d2 `7 {& o
        索洛维约夫-谢多伊早期的作品真挚、纯朴,战时则略带忧伤,战后又转向开朗、乐观和幽默;60年代后显得深沉、成熟而感情细腻。 / Q2 q' A' C  _) K' _) J; _; P
* u/ e, U8 l. r% U0 {
八、《愿世界永远有太阳》
  R, P% O" }9 u“愿世界永远有太阳,
1 f# p) N8 k; M 愿世界永远有天空, & v. m' W" F4 j) W
 愿世界永远有妈妈,
: R/ e, E* c4 Y* |4 t& u, c& a 愿世界永远有我。”
3 R2 ^4 V% o- }7 U
* E: j! p! @# s8 {3 E       这是苏联歌曲《愿世界永远有太阳》里的四句歌词,这首歌作于1962年。我第一次看到这四句歌词是在文革时期。当时在一篇批判苏修文艺思想的文章中把这四句歌词当成一首独立成章的儿童诗歌,文章作者对其展开了急风暴雨式的批判。执笔的这位秀才振振有辞地说:这虽是一首儿童诗,但肯定出自成人之手,它通过儿童之口曲折地反映出广大苏联人民在修正主义统治下,对前途的悲观和绝望。 * m1 U+ f( t8 c9 X8 i; H# {8 z
  t- b  q8 F2 Y. i4 e6 q  [
        一首小诗居然能看得出这么深厚的政治涵义,从小就受阶级斗争教育的我,在理性上大大地佩服这位秀才的“敏锐”和“深刻”;但我的感情却是另一回事,它不大受“阶级论”的支配。我还记得我第一次看到这四句诗时,当时的感受有如过电,我被那面对苍穹、直抒心灵的轻轻呼唤和祈祷而感动。那个时候,我觉得这篇批判文章写得真好,可是那首被批判的诗写的更好。今天,我则觉得只有一个纯洁无邪的人才能用这样简约的诗句表达出人们心底的纯真和善良,表达出人类最美好的愿望。 0 l% K3 P9 |+ W9 @% u6 g
9 a5 p" p& A% D- Y! Z
         作家冈●楚柯夫斯基在他的一篇散文中记录了一个男孩子的四句话:“愿世界永远有太阳,愿世界永远有天空,愿世界永远有妈妈,愿世界永远有我。”几年后,画家叶●恰鲁申在他的一幅五一节宣传画上也写上了这四句话。这四句天真稚气的话深深打动了作曲家阿●奥斯特罗夫斯基,奥斯特罗夫斯基把它抄给了列●奥沙宁,奥沙宁就写出了四段歌词,把孩子的四句话作为歌曲的副歌。这首歌开始时作家标明是儿童歌曲,在学校里、少年宫和音乐会上唱,后来流传到法国和波兰。1962年,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第八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作曲家奥斯特罗夫斯基当初拿出这首歌时一直犹豫不决,他认为它过于朴素简单,是首儿童歌曲,不是歌手们所期待的歌曲。但是后来没想到演出大获成功。1963年,这首“儿童歌曲”在波兰索波特市的歌舞节上,由女歌手密安萨罗娃演唱,获得最高“成人奖”。
0 t& G# }- D" w
4 R: ^  z$ x& r$ f" r9 I# n) d       阿尔卡吉●伊里奇●奥斯特罗夫斯基(1914-1967),俄罗斯联邦功勋艺术活动家(1965)。1930年1934年就学于列宁格勒第一音乐学校钢琴系。后在列宁格勒轻音乐队弹钢琴;1940年至1947年在乌焦索夫的轻音乐队弹钢琴。他长于写青年歌曲,1948年的《共青团员》是他成名作。著名的歌曲有《愿世界永远有太阳》、《红石竹花》、《歌曲始终伴随人们》和《地球的声音》等等。
! v, b  e* }& C; T6 k2 [- J7 l7 g  W& \9 t2 ^& G- r
《苏联歌曲和它的故事》(三)    >>! q8 c$ {: U0 q7 \
《苏联歌曲和它的故事》(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16 03:13 , Processed in 0.33328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