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回复: 0

[中药词典] 中医理论知识中药词典:天名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0 12: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处】《本经》
  【拼音名】Tiān Mínɡ Jīnɡ
  【别名】茢薽、豕首(《尔雅》),麦句姜、虾蟆蓝(《本经》),天芜菁(叫、品方》),天门精、玉门精、彘颅、蟾蜍兰、觐、地菘、天蔓菁(《别录》),葵松、鹿活草(《唐本草》),杜牛膝(《圣济总录》),皱面草(《履巉岩本草》),皱面地菘草(《卫生家宝方》),鹤虱草(《伤寒蕴要》),母猪芥(《孙天仁集效方》),蚵蚾草(《经效济世良方》),土牛膝(《本草崇原》),鸡踝子草(《本草正义》),野烟、山烟、野叶子烟、癞格宝草(《贵州民间方药集》),癞蟖草(《中国植物图鉴》),挖耳草、额头草、癞蛤蟆草、臭草(《上海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菊种植物天名精的根及茎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有臭味。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软毛。茎下部叶互生;稍有柄;叶片广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0~15厘米,宽5~8厘米,先端尖或钝,全缘,或有不规则的锯齿,上面绿色较深,光滑,下面有细软毛和腺点;茎上部叶近于无柄;长椭圆形,向上逐渐变小。头状花序多数,腋生,近乎无柄,有时下垂;总苞钟形或稍带圆形,外层苞片稍短,卵圆形,中层和内层苞片长椭圆形;花序中全为管状花,黄色;花序外围为雌花,花冠先端3~5齿裂,花后柱头外露;中央数层为两性花,花冠先端4~5齿裂,花后雌雄蕊均外露,花药基部箭形,柱头2深裂,裂片线形。瘦果长约3~5毫米,有纵沟多条,顶端有线形短喙,无冠毛。花期6~8月。果期9~10月。
  本植物的果实(鹤虱)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生长于山野草丛中。分布河南、湖南、湖北、四川、云南,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江西、贵州、陕西等地。
  【性味】辛,寒。
  ①《本经》:味甘,寒。
  ②《别录》:味辛,无毒。
  ⑧《开宝本草》:味咸。
  ④《纲目》:微辛甘,有小毒。
  【归经】入肝、肺经。
  ①《本草再新》:入肺经。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阳明、厥阴经。
  【功能主治】祛痰,清热,破血,止血,解毒,杀虫。治乳蛾,喉痹,疟疾,急性肝炎,急慢惊风,虫积,血瘕,衄血,血淋,疔肿疮毒,皮肤痒疹。
  ①《本经》:主瘀血、血瘕。下血、止血,利小便。
  ②《别录》:除小虫,去痹,除胸中结热,止烦渴,逐水,大吐下。
  ③《药性论》:治疮,止血及鼻衄不止。
  ④《唐本草》:主破血,生肌,止渴,利小便,杀三虫。除诸毒肿疔疮,瘘痔,金疮内射。身痒瘾疹不止者,揩之立已。
  ⑤《开宝本草》:主金疮,止血,解恶虫蛇螫毒,按以敷之。
  ⑥《纲目》:吐痰止疟。治牙痛口紧,喉痹。
  ⑦《本草备要》:治乳蛾喉痹,砂淋血淋。
  ⑧《野生药植图说》:嫩叶捣烂治脚癣。
  ⑨《杭州药植志》:强力杀虫药,可以杀蛔虫及绦虫,并治失力黄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捣汁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注意】①《本草经集注》:垣衣为之使。
  ②《蜀本草》:地黄为使。
  ③《本草经疏》:脾胃寒薄,性不喜食冷,易泄无渴者勿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8 21:01 , Processed in 0.18897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