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回复: 0

[中医儿科] 小儿常见病症——细菌性痢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0 12: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概述】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为特征。本病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1~7岁儿童为多见,夏秋季最易发病。本病属中医"痢疾“范畴”。  【病因病理】  外感时邪疫毒,侵入肠胃,湿热郁蒸,腑气壅阻,气血阻滞,结化为脓血,常见湿热痢、疫毒痢,若素有寒湿壅塞肠中,肠中气机受阻,使气滞血瘀,而成寒湿痢;由于饮食不节,或食不洁之物,湿热内郁不清,又易伤及阴血,而成虚热痢;迁延日久,脾气虚弱,或阳气虚惫,则发展的虚寒痢。  【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史好发夏秋季节,有接触史及饮食不洁史。  2.临床表现  (1)急性期:突然发热,腹痛腹泻,大便为粘冻或脓血便,量少,伴有里急后重。中毒性菌痢见于2~7岁体质强壮的儿童,突然高热,昏迷,抽搐,呈中毒面容等。  (2)慢性期:菌痢病程超过两个月以上为慢性期。由治疗不彻底,耐药和营养不良引起。  3.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可见较多红、白细胞及巨噬细胞;大便培养可找到痢疾杆菌。  【辩证分型】  1.湿热痢症状: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赤白,小溲短赤,苔薄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湿热之邪内蕴肠胃,影响气机升降,故腹痛不适。湿热蕴滞肠胃,蒸腐气血,热迫于下,故里急后重,下痢赤白。热灼津液,故小搜短赤。苔薄黄,脉滑数为湿热内蕴、灼伤津液之象。  2.疫毒痢症状:发热急骤,高热,烦躁,神昏,反复惊厥,痢下脓血,气味腥臭,青苔黄,脉细数。  证候分析:湿热疫毒内伏肠胃,熏蒸肌肤,而见高热。疫毒化火,内陷厥阴,蒙闭心包,则烦躁神昏。  热扰肝经,肝风内动,则四肢抽搐。  3.寒湿痢症状:痢下赤白粘冻,白多赤少,里急后重,纳呆,神疲乏力,苔白腻,脉濡。  证候分析:寒湿积肠,阻碍气机,则痢下赤白粘冻,里急后重。脾虚则神疲乏力。苔白腻,脉濡均为寒湿之象。  4.虚热痢症状:痢下赤白脓血,食少形瘦,心烦口干,午后低热,口腔糜烂,看质红绛,舌苔光,脉细数。  证候分析:湿热蕴阻日久,伤及阴血,阴不制阳,虚火上炎,故心烦口干,低热口糜。舌红绛,苔光,脉细数,均为伤及阴分之象。  5.虚寒痢症状:下痢稀薄,带有白沫,甚者滑脱不禁,腹部隐痛,面色(白光)白,食少,神萎,四肢不温,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证候分析:脾胃虚弱,阳气不足,固摄无权,故有痢下滑脱不禁,面?s神萎,四肢不温等症。  【分型治疗】  1.湿热痢治则:清热解毒,化湿和中。  主方:葛根芩连汤加减。  加减:腹痛,里急后重,加香附10克、生大黄6克(后下);发热烦渴,加马齿觅30克,银花10克;恶心呕吐,加工枢丹0.9克(吞服)。  主方分析:本方用于表里俱热,以湿热为主所致的湿热痢。方中葛根发表解肌,升阳止泻,黄芩、黄连清热燥湿,甘草解毒和中。  处方举例:  葛根10克黄芩10克黄连3克黄柏10克香附10克马齿苋30克银花10克地榆10克赤芍10克甘草6克。  2.疫毒痢治则:清热凉血解毒。  主方:白头翁汤加减。  加减:昏迷惊厥,加钩藤10克(后下),水牛角30克(先煎),安宫牛黄九1粒(吞服);无泄痢出现,加玄明粉10克(冲);壮热不退,加寒水石15克、紫雪丹1.5克(吞服)。  主方分析:本方重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方中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秦皮清热燥湿,收涩止痢;黄连、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处方举例:  白头翁10克黄柏10克黄连3克秦皮10克水牛角30克(先煎)钩藤10克(后下)赤芍10克丹皮10克生大黄10克(后下)甘草6克安宫牛黄龙1粒(吞服)  3.寒湿痢治则:温中散寒化湿。  主方:胃芩汤加减。  加减:纳呆食少,加谷麦芽各10克、焦山楂10克、焦六曲10克;恶心呕吐,加姜半夏10克、陈皮6克。  主方分析:方用胃苓汤温中散寒,健脾化湿。胃苓汤为五苓散合平胃散而成,五苓散通阳利水,平胃散燥湿健脾。  处方举例:  苍术10克厚朴10克陈皮6克白术10克桂枝6克茯苓10克白芍10克煨木香6克炮姜6克甘草6克  4.虚热痢治则:养阴清热,凉血收涩。  主方:驻车九加减。  加减:口渴少尿,加麦冬10克、石斛10克;肛门灼热,加黄柏10克、秦皮10克。  主方分析:本方为清肠热,养阴血,止泻痢的方剂。方中黄连清热解毒治痢,当归、阿胶养阴和血,炮姜温中止血。  处方举例:  黄连3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阿胶10克(烊冲)黄柏10克乌梅10克山药10克扁豆10克石斛10克甘草6克  5.虚寒痢治则:温补脾胃,收涩固脱。  主方:真人养脏汤加减。  加减:浮肿,加附子10克(先煎)、冬瓜皮10克;  纳呆,加山楂10克、神曲10克。  主方分析:本方为补虚温中,涩肠固脱的方剂。  方中人参、白术甘温益气,健脾补中;肉豆蔻、肉桂温肾暖脾,散寒止泻;罂粟壳、河子涩肠止泻;当归、白芍养血和阴;木香调畅气机;甘草和中健脾。  处方举例:  河子10克白术10克党参10克肉豆蔻10克当归10克肉桂6克(后下)白芍10克木香6克赤石脂10克甘草6克
            【中成药】  1.香连丸每日3次,每次3克口服。  2.抗炎灵片每日4次,每次3片口服。  【简便方】  1.黄柏10克,白芍10克,木香3克,水煎服,每日l剂。  2.鲜马齿苋30克,或鲜凤尾草30克,水煎服。  【注意事项】  1.隔离、治疗患者和带菌者。凡接触者应观察7天。托幼机构患儿用药5~7天,停药3天,再作大使培养,连续3次阴性,方可入托。  2.供给足够的水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3.疫毒痢应及时进行抢救,并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8 22:28 , Processed in 0.40175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