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5|回复: 0

[中医内科] 对早期2型糖尿病来个“釜底抽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0 13: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87%的2型糖尿病患者没有“三多一少”的消渴症状。面对这个人群,传统的中医疗法难有用武之地。中医专家仝小林对早期2型糖尿病纯中医治疗进行了探索,认为不应拘泥于传统的益气养阴法,而应以开郁清热为主??
  糖尿病,一直以来中医对它的认识与消渴病等同。然而,随着科技进步,中医学界对糖尿病的内涵认识已经悄然改变。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仝小林率领的科研小组,首次将《黄帝内经》中的“脾瘅”理论应用到糖尿病的中医研究中。这项名为“开郁清热法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的研究,突破了传统中医治疗糖尿病三消辨证的局限性,填补了2型糖尿病纯中医治疗的空白,并于日前荣获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型糖尿病患者多数并不“消渴”
  此前,当糖尿病患者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且尿有甜味的“三多一少”典型症状时,中医才会做出消渴病的诊断。
  仝小林率领的课题组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被现代医学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绝大多数没有消渴病的“三多一少”症状,且多数人表现为肥胖。其中,无“三多一少”症状者占87%,肥胖、体重超重者占79%。
  对于传统中医与西医在消渴病与糖尿病认识上的差异,仝小林分析,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诊断是根据患者的血糖指标变化。当患者体内血糖刚刚开始升高的时候,往往是处于糖尿病的早期,此时不少患者尚未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或刚刚出现这些症状时,体内血糖就迅速被降糖药控制,使机体没有向“三多一少”方向进一步发展。“但古代受客观条件限制,只有患者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时,中医才能明确消渴病的诊断,加以治疗。”
  “此时重新审视并探索无典型‘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患者的疾病归属,中医病机、证候及治法便显得非常必要。”仝小林认为,尽管对有典型“三多一少”症状的2型糖尿病,中医的认识和治疗已非常完备,但由于消渴病与糖尿病的内涵不同,?使得中医对糖尿病主体人群??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认识存在不足,在治疗上存在错位,进而导致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一直处于辅助地位。
  确立早期2型糖尿病中医基本治法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已认识到糖尿病与过食肥甘厚味有密切的关系。该书关于脾瘅的论述:“有病口甘者……名曰脾瘅。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也就是说,消渴病患者多是由长期大量肥腻饮食引起的,这些患者一般首先表现为肥胖,其次是脾瘅(也就是机体代谢紊乱),最后才发展成消渴。”
  仝小林认为,从疾病的发展过程看,早期2型糖尿病应属脾瘅范畴,核心病机则是中满内热。他解释,血糖升高的人体就像正在烧开的水锅。水沸腾时,水蒸气的蒸发相当于中医的伤气,锅内水量的减少为伤阴,但本质还是缘于水锅下不断燃烧的火焰。因而,对早期2型糖尿病的治疗,仝小林认为不应拘泥于一直以来的益气养阴法,而应以开郁清热为主,相当于“釜底抽薪”。
  他的这些观点在临床试验中得到了验证。在747名表现为肥胖的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中满内热证候者占73%,证实了早期2型糖尿病属脾瘅范畴。通过对2518个门诊病例分析,发现肝胃郁热证、胃肠实热证、气滞痰阻证为早期2型糖尿病常见证候。研究人员在补充和完善了早期2型糖尿病病机、证候的同时,确立了开郁清热法为早期2型糖尿病基本治法。
  据介绍,目前,开郁清热法治疗2型糖尿病,已经被列入指导和规范中医防治糖尿病的纲领性文本《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之中。
  用“金指标”评价中医治疗效果
  “众所周知,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但由于纯中药降糖效果不够理想,中医药只能处于降糖的辅助地位。”仝小林说,这就给中医药界提出了一个课题:中医药有没有可能突破降糖这一难题?能否在重大疾病的主流治疗上对世界医学的进步和发展有所贡献?
  “中医要想在现代疾病的诊疗中发挥主导作用,就必须重视西方医学的科学检验体系,在临床治疗上重视改善症状的同时,不应忽视医学检验的指标。”对此,仝小林带领研究人员首次在国内分别以安慰剂和二甲双胍为对照组,以国际“金指标”??糖化血红蛋白为主要疗效指标,开展了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中医治疗研究。
  经过20多年的临床实践,开郁清热法指导下的糖敏灵丸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肝胃郁热证),选择210名初发患者,采用安慰剂对照的12周治疗,发现糖敏灵组降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1.18%,安慰剂组降低0.33%;糖敏灵丸治疗组既改善了中医症状、证候,也明显降低了空腹及餐后的血糖。
  开郁清热法指导下的清热降浊方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胃肠实热证)的研究,选择了250名初治患者,采用二甲双胍对照的12周治疗。结果显示,清热降浊方降低空腹血糖1.23、餐后2小时血糖4.55,效果与二甲双胍相当;在改善患者血脂,降低甘油三酯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二甲双胍。?
  中医防治糖尿病有三优势
  近20年来,仝小林率领的课题组累计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逾30万人次,培养专科医生400余名。仅2009年,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年门诊量就接近9万人次,在北京地区名列前茅。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到底有哪些优势?仝小林认为,优势主要体现在转化为糖尿病之前的预防、降糖以及减少并发症三方面。
  对糖尿病的前期预防,仝小林表示,目前西医在这方面并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治疗时,西医大多是用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进行糖尿病预防的前期干预。在这方面,仝小林等人承担的“十一五”课题有望拿出循证医学的证据,来回答中医药对糖尿病的前期作用。
  “原先中医治疗糖尿病时降糖作用十分有限,但我们课题组现在对初发糖尿病的患者已经可以做到纯中药降糖治疗。”仝小林说,只有在治疗3个月后,纯中药疗效不理想的少部分病人,才会配合使用西药。?
  在减少糖尿病并发症方面,仝小林说,中医治疗一周可以止住糖尿病重症患者的胃瘫。对重症末梢神经痛,中医治疗一个月可以明显止痛。同时,中医对糖尿病肾病3期、4期,糖尿病肾衰氮质血症阶段的治疗均有较明显的疗效。“这些基本都是西医难以解决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7 03:50 , Processed in 1.32152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