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7|回复: 0

[考试试题] 妇产科主治医师各论第二章模拟试题及答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0 21:3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章 带下病
  一、名词解释
  1.广义带下 2.狭义带下 3.带下病
  二、填空题
  1.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称妇科医生为____医。
  2. 带下病,临床上以 、 、 为常见。
  3. 带下病的病位在 , 是带下病的核心机理。
  4. 带下病的辨证要点,主要是根据带下 、 、 、 及伴随症状和舌脉辨其虚实寒热。
  5. 带下病的治疗原则以 、 、 为主。
  三、判断题
  1.我国最早善长于治妇科病的带下医是汉代的张仲景。
  2.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可引起白带异常。
  3.诊断带下病时,应结合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4.两次月经之间的出血应考虑是赤带。
  5.赤带者月经正常,时而从阴道内流出一种赤色粘液。
  6.带下病以湿邪为患。
  四、问答题
  1.什么是带下病?
  2.带下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什么?
  3.湿热带下与湿毒带下在临床表现及治法上有何异同?
  4.肾虚是如何引起带下病的,其主要证候、治法各是什么?
  5.阴虚夹湿型带下病的主要证候、治法及方药是什么?
          
  五、病案分析
  (1)张某,女,46岁,工人,1997年9月初诊。白带增多2年,加重一周。两年前即感白带增多,质稠色白,因无其他不适而未就诊治疗,此后白带量一直较多,1周前自觉阴部瘙痒,带下增多,色黄,粘稠,有臭气,伴胸闷心烦,口苦咽干,不思饮食,小腹作痛,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妇科检查:外阴皮肤潮湿发红,阴道壁光滑,粘膜潮红,宫颈轻度糜烂,穹窿部积有大量混浊发黄的白带。双合诊:盆器无压痛,无增厚,无肿块。白带常规检查:未发现霉菌和滴虫。
  要求:诊断(病名、证型)、治则、方药。
  (2)刘某,女,30岁,农民,1997年6月初诊。带下量多,伴外阴瘙痒2周。2周来白带量多,色淡黄,气味臭稠,伴外阴、阴道奇痒难忍,因忙于农活未及时就诊,近2天来又感到阴道痒痛难忍,腰骶部及小腹部胀痛,胃纳不佳,口干微苦不思饮,大便正常,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有力。妇科检查:外阴经产式,阴道口充血,阴道通畅,粘膜充血,豆腐渣样白带较多。子宫颈轻度糜烂,子宫后位,正常大小,活动无压痛,双侧附件无异常。白带常规检查:发现霉菌。
  要求:诊断(病名、证型)、治则、方药。
  (3)宋某,女,40岁,农民,1997年4月就诊。白带量多,伴周身乏力半年。半年多
  来白带量多,色白,质稀薄,无特殊气味,伴身疲倦怠,周身乏力,四肢不温,纳少便
  溏,时感两足跗肿,面色晄白,舌质淡胖,苔白腻,脉缓弱。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无
  异常,宫颈光滑,宫体后位,大小正常,活动无压痛,双侧附件略增厚。白带常规检查:
  无异常发现。
  要求:诊断(病名、证型)、治则、方药。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广义带下:泛指妇科疾病。
  2.狭义带下:是指妇女阴道内分泌的少量的粘腻的液体。分为生理性带下和病理性带下。
  生理性带夏时制女子发育成熟后,阴道内流出的一种色白或五色的液体,常称为白带;病理性带下是指带下病。
  3.带下病:指带下的量、色、质及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
  二、填空:
  1.带下医 2.白、赤、黄 3.前阴、胞宫 4.量、色、质、气味 5.健脾、升阳、除湿
  三、判断:
  1.F 2.T 3.T 4.F 5.T 6.T
          
  四、问答题
  1.带下病是指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
  2.带下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湿邪为病,导致脾失健运,肾失封藏,任带二脉失约所形成的。
  3.湿热带下与湿毒带下病,均有带下量多,质粘腻,忧愁位;但是热带下或呈泡沫,或称豆腐渣状,伴阴部瘙痒;湿毒带下则见带下带下似脓非脓,似血非血,五色杂见。伴小腹、腰骶疼痛。前者治疗宜清热利湿止带,后者治宜清热解毒除湿。
  4.肾阳虚气化失常,水湿内停,下注冲任,损及任带;或肾阳虚损,精关不固,精液滑脱而下。症见:白带清冷量多,质薄如水,终日淋漓不断伴全身肾阳虚之症和舌脉。治法:温肾助阳,涩精止带。
  5.阴虚夹湿带下病的主要证候:带下量不甚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有臭味。阴部干涩不适或有灼热感,伴全身阴虚症状和舌脉。治法:滋阴益肾,清热祛湿。
  五、病案分析
  1.中医诊断:带下病
  湿热下注
  治法:清热利湿止带
  方药:止带方加减
  猪苓10g 茯苓12g 车前子15g 泽泻12g
  茵陈10g 赤芍15g 丹皮10g 黄柏10g
  栀子10g 牛膝10g 薏苡仁15g
  五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2.中医诊断:(1)带下病
  湿热下注
  (2)阴痒
  湿虫滋生
  治法:清热利湿止带,佐以解毒杀虫
  方药:(1)内服止带方加减
  猪苓12g 茯苓12g 车前子15g 泽泻12g
  茵陈15g 赤芍10g 丹皮10g 黄柏15g
  栀子10g 牛膝10g 薏苡仁15g 苦参15g
  五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2)外洗:蛇床子散加味
  蛇床子30g 花椒10g 明矾5g 苦参30g 硼砂5g
  水煎三次,去渣,留液月1000,先熏后洗,每日3次,一剂药可用两天。
  3.中医诊断:带下病
  脾虚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方药:完带汤加减
  党参12g 白术12g 山药10g 白芍6g
  苍术10g 陈皮10g 黑荆芥9g 柴胡6g
  车前子12g 砂仁6g 茯苓12g 甘草6g
  四剂,每日一剂,水煎服,分两次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7 18:16 , Processed in 0.43220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