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6|回复: 0

[内科学] Ⅱ型肾小管性酸中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1 13: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Ⅱ型肾小管性酸中毒为近端肾小管重吸收 HCO3-功能减退,致血中该盐降低,呈现高氯性酸中毒。由于近端小管重吸收 HCO3-减少,到达远端肾小管的 HCO3-增加,若超过后者的吸收阈限,尿 HCO3-增多,尿PH升高;若血中HCO3-下降到一定程度,肾小管能将肾小球滤液中的 HCO3-完全吸收时,则尿可恢复酸性,尿PH可下降。此外,近端肾小管对葡萄糖。磷酸盐,尿酸。氨基酸重吸收也可下降,而表现为范可尼综合征(Fanconi Syndrome)。  病因  一、原发性 家庭性或散发性。  二、其它遗传性疾病 肝豆状核变性,碳酸酐酶缺乏,胱氨酸病及lowe综合征(脑-眼-肾综合征)。  三、药物及毒物 如铅、镉、汞、铜等中毒,长期应用碳酸酐酶抑制剂、过期四环素、注射精氮酸、赖氨酸等。  四、其它疾病 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多发性骨髓瘤、干燥综合征、自体免疫性肝炎、移植肾排异反应、维生素D过多等。  临床表现  一、有高氯性酸中毒,尿PH值可降至5.5以下,可有乏力、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  二、本征在酸中毒时,尿可呈酸性,铵离子生成不受影响,可减少钠、钾、钙的丧失,虽酸中毒可致骨质脱钙,尿钙排泄,但引起骨损害及肾石症者少见;因到达远端肾小管的离子增多,与钾交换增多,仍可出现低钾症。  三、典型患者尿中尚可有葡萄糖、氨基酸、尿酸及磷酸排泄增加,而表现为范可尼综合征。  诊断  一、具有上述临床表现。  二、确诊需作尿 HCO3-排泄率测定(碳酸钠负荷试验)口服法:每日口服碳酸氢钠1~10mEq/kg,每3天增量1次,直至血浆CO2结合力正常,然后测定血浆和尿的 HCO3-及肌酐(Cr);静滴法:碳酸氢钠1000ml(含500~700mEq)以4ml/分速率静滴,每隔30~40分钟留尿1次,共4~6次,在每次间隔中抽血,测血浆、尿的 HCO3-、Cr.  计算式、尿 HCO3-排泄率=尿 HCO3-*血Cr*100/血 HCO3-*尿Cr  正常情况下,尿 HCO3-为0,尿 HCO3-排泄率亦为0;Ⅱ型尿 HCO3-排泄率>15%;Ⅰ型< 5%;Ⅲ型5~10%。  治疗:可按Ⅰ型肾小管性酸中毒处理。  Ⅲ型肾小管性酸中毒  有Ⅰ型肾小管性酸中毒表现,又有失碱,尿HCO3-排泄率测定在5~10%,即具备Ⅰ、Ⅱ型肾小管酸中毒的临床特点,有时称为混合型。本征儿童多见,常自行好转,治疗按Ⅰ型肾小管性酸中毒处理,只是补给碳酸氢钠的量要大些。  Ⅳ型肾小管性酸中毒  Ⅳ型肾小管性酸中毒又称高血钾型肾小管性酸中毒,系远端肾小管“阳离子交换段”泌钾,泌氢功能障碍,同时又有醛固酮缺乏或对醛固酮反应低下,致产生高血钾型肾小管酸中毒,但其发病机理仍不明了。  临床表现  一、多为中老年患者。  二、有高氯性酸中毒及持续性高钾血症,二氧化碳结合力多在20~30vol%;血清钾水平多在5.5~6.5m mol/L,重者在7m mol/L以上,而心电图多无高钾表现。  三。常有肾小管滤过率下降,大都在20~30ml/min,但高钾血症、酸中毒的严重程度与肾功能不全的程度不相称。  四、尿铵盐浓度减少,血肾素活性及醛固酮含量减低。  诊断  具有上述临床表现者可确诊。但在诊断时须注意,有些药物如巯甲丙脯酸长期应用,由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抑制,可有类似表现,需鉴别。  治疗  一。目前多采取对症处理,以小剂量碳氢钠纠正酸中毒及促进排钾;限钾摄入;有低肾素、低醛固酮血症者可给予9α-氟氢考的松;速尿有助排氢排钾;但严重高钾血症,常需作透析法方可缓解。  二。继发者,应针对原发症治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9-17 17:02 , Processed in 0.35805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