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回复: 0

[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中医儿科的用药护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2 08: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药煎法
  煎煮小儿的汤剂,一些先煎、后下、包煎、烊冲药物的处理,与成人基本相同。但煎煮时间、次数及煎出的药量与成人不同。中药煎煮前,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时,所加水量不能太多。煎药开始用大火,煮开后改用小火。解表药煎10分钟,清热药煎15至20分钟,补益药煎半小时左右。小儿汤剂一般煎一汁即可,不需煎二汁。药量的多少,应根据年龄与病情而定。
  中药服法
  ①新病、急病服药次数要多,慢性病可少些。
  ②小儿喂服中药不能急于求成,尤其是婴幼儿,可以少量多次,或将药与甜食交叉喂服,这样可以避免呕吐。若婴幼儿抗拒服药,必须固定其头和手,用小勺将药液放到舌根部,使之自然吞下,切勿捏鼻,以防呛入气管。新生儿服中药,可用奶瓶喂服。
  ③有些小儿服中药后,容易出现呕吐,除注意喂药方法外,还可以加白糖或冰糖等调味品。婴幼儿用奶瓶喂药时,要防止吞入空气。喂完药后须将患儿竖抱,轻轻拍击背部,使空气从胃内排出。
  ④婴幼儿服用片剂时,必须研成细末调服。丸剂用水化开服;散剂可调在乳汁或米汤内服用。昏迷患儿,可用鼻饲法给药。
  中药外敷法
  中药外敷方法很多,目前临床常用的主要是涂敷法、包法和敷贴法。
  涂敷法是用新鲜的中草药捣烂,或将药物研末加水或醋调匀后,涂敷于体表,如用鲜马齿苋捣烂外敷腮部,治疗腮腺炎。
  包法是将药品放置局部皮肤,并加以包扎。如用附片、干姜、吴萸、白术等药研末,再用加热的醋调匀,趁热敷于脐部,用布加以包扎固定,每日换药一次,可以用于婴幼儿久泻。
  敷贴法是将药物制成药膏或药饼,敷贴于局部。如将白芥子、甘遂、元胡、细辛研末,以生姜汁调成药饼,敷贴在肺俞或膏肓等穴位上。夏季用这种方法可以缓解冬季的哮喘发作。
  中药沐浴法
  将中药加水煮沸后熏洗体表。如用生麻黄、浮萍、芫荽、西河柳煎水后熏洗头部和四肢,可以促进麻疹的透发。又如用荆芥、苍术、白藓皮、大黄、白芷、威灵仙煮沸熏洗,治疗婴幼儿湿疹。用苏叶、薄荷、柴胡、板蓝根、菊花、重楼、荆芥等熏洗,治疗外感高热、痱子、疮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1 18:12 , Processed in 0.28288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