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1|回复: 0

[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情志护理的特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2 08: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在认识周围事物或与他人接触过程中,对任何人、事、物都不是无动于衷,而总是表现出一定的情感。例如,喜爱和厌恶,高兴或悲伤,愉快或忧愁,振奋或恐惧等。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雨后青山分外明。”人在高兴的时候,不论做什么事,都会感到称心如意,精神百倍;而在悲哀之时,v会感到一切无望,心灰意乱,认为周围事物都死气沉沉,甚至伤心坠泪或绝望。中医把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心情和情绪亦称为“七情”。在正常情况下,是人体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若外界各种精神刺激程度过重或持续时间过长,造成情志的过度兴奋或抑制,则可导致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情志致病,主要是引起五脏气机失调的病证。如《灵枢·寿夭刚柔》所说:“忧恐愤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
  所以七情致病一般有以下特点:
  1.情志致病损伤五脏《医学正传》指出:“喜、怒、忧、思、悲、恐、惊,谓之七情,七情通于五脏:喜通心,怒通肝,悲通肺,忧思通脾,恐通肾,惊通心肝。故七情太过则伤五脏……。”说明情志变动可以损伤内脏,其中首先是心,因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为精神之所舍。另外,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内脏又有不同影响,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喜伤心,忧伤肺,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但一般说,情志伤脏,常以心、肝、脾三脏的症状多见。
  2.情志变动影响气机《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惊则气乱。”说明不同情志变化,对人体气机活动的影响是不相同的,所以导致的症状亦各异。反之,内脏变化也可引起精神情志的变化,如《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说:“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怒,并于脾则思,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灵枢·本神》中又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所以,当患病后,不论急性病还是慢性病,都可导致精神情志的变化,而情志变动反过来又可导致脏腑功能进一步紊乱。
  可见,精神与情绪因素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很大的关系。正如《素问·经脉别论》中说:“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著而为病也”。可见激怒、忧郁、焦虑,特别是对自己所患“不治之症”的恐惧忧虑心理,往往能促使或加速病情向坏的方向发展。反之,保持开朗乐观的思想情绪,对战胜自己疾病充满信心和意志顽强的人,将有利抗邪能力的提高,促进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化。说明情志护理在疾病预防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12 22:16 , Processed in 0.69485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