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回复: 0

[心理护理] 关注自杀——“崔真实连锁效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2 09: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杀频传的韩国演艺圈近日再传噩耗。2008年10月2日清晨,被誉为韩国“国民天后”的女星崔真实在卧室洗手间内用绑在淋浴喷头上的弹性织物自杀身亡,震惊国内外,也连带引发韩国社会的模仿自杀事件。在崔真实自缢身亡后24小时内,两名韩国妇女分别以同样方式在家中浴室自杀身亡。紧接着,韩国变性艺人张彩媛于10月3日,在自家洗手间内上吊身亡,其在自杀前曾表示“可以理解崔真实的心情”。系列自杀事件引发各方高度关注,据韩国媒体报道,有关方面担心,鉴于崔真实在韩国的影响力,可能会有更多和她生活经历相似的人模仿她自缢。  事实上,明星自杀引发的传染效应不是孤例。1986年4月,日本女歌星冈田有希子跳楼自杀,之后有数十名青少年效仿而自杀身亡;2003年4月,港星张国荣跳楼身亡,在随后的9个小时里,香港发生6起跳楼事件,是日平均的两倍;2005年,韩国女星李恩珠悬梁自尽后,20至29岁年龄层的韩国自杀者较此前大幅增加,并且悬梁自尽的比率从53.3%,上升至高达8成。  在有关自杀的心理研究中,自杀的传染性一直备受关注。自杀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每一个自杀的人都会直接地影响到周围至少5个人,使其长时间难以摆脱心理阴影,而且极易产生模仿心理。而明星这样的公众人物自杀不但给亲友造成伤害,还可能给大众,特别是他们的粉丝群体带来巨大的丧失感,更可能对脆弱群体带来困扰,激发有些人埋藏在心中的不安情绪,强化原本已有自杀倾向的高危人士的寻死欲念,激发其自杀冲动,加速其将自杀念头付诸实行,引发系列模仿自杀事件。  明星自杀的传染性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媒体的推波助澜。虽然不是所有的媒体都是怀着炒作的不良目的来报道,但让人担忧的是媒体通常将自杀者的自杀方法或者地点十分详细地描述出来,在受众的亲眼目睹和口耳相传间,在客观上给潜在的后续自杀者提供了自杀范本,为下一个自杀事件埋下伏笔。美国有研究资料显示,自杀事件的电视报道导致青少年自杀率上升,媒体报道越多,内容越详尽,自杀率上升幅度越大。为降低明星自杀的传染性,大众传媒在报道自杀事件时有必要保持更加审慎的态度。  但公众也不必过分担心明星自杀的杀伤力,专家认为,如同大多数明星对公众产生的吸引力一样,绝大多数的明星轻生事件对社会造成的示范效应是强烈而短暂的。在短时间的爆发情绪反应后,公众的情绪会很快趋于平静,不必过分担心此类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  演艺圈竞争的残酷程度以及给人心理上造成的冲击和伤害都是其他行业难以企及的,这让无数风华正茂的明星选择走上“自杀”的不归路。而在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物质条件日益丰厚的时代,不同的人,在不同阶段也在饱受各种心理煎熬。每个人都可能遭遇人生的低谷,无论何时,不忘对自己生命的呵护,不吝对其他人生命的尊重,才能真切地感觉到生命过程的愉悦与美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18 17:30 , Processed in 0.22004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