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1|回复: 0

[心理护理] 2012年心理护理指导:输液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2 09: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一名护士必须掌握常用药的药理知识,注意配伍禁忌,尽可能避免过多药物联合静脉输注,以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有条件的医院,护士应在计算机输入每组组合输液药物,运用计算机系统对该组输液药物有无配伍禁忌自动查验,确保用药安全性。为病人实施“输液前输液中输液后”连贯性、程序化、全程护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输液中的心理、生理护理以及输液中的健康教育。
  1.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正确选择穿刺静脉,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提高成功率,是减少病人疼痛和心理顾虑的关键。目前药物使用经常推陈出新,短期内频繁更换,而且药物名称多样,护士应对新药的规格、剂量、性质和应用等完全掌握,按性质、病人特殊情况调节滴速。护士在输液时在病人床边通过询问病人的治疗、护理及生活情况等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在穿刺时,灵活运用希望法、注意转移法、遮挡法、开导法和鼓励法,使病人放松紧张情绪,消除恐惧心理。切忌拿起针才开始做心理护理。穿刺成功后调节好滴速,并且应主动向病人解释药物输液时间、间隔时间以及滴速快慢的影响,使病人或家属配合输液。
  2.加强巡视,解决隐患
  输液过程中要经常巡视,对于婴幼儿及心力衰竭患儿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8gtt/min~10gtt/min),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整体护理,对输入青霉素类药物的病人及无家属陪伴的老年人应重点巡视。由于个人爱好,有些老年人喜欢坐着输液,时间久了容易入睡,因此护士在巡视过程中应提醒老年人保暖,以防着凉,减少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对病情较重的病人治疗护士应给予全程监护,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有无病情反应;对于输入抗生素类药物的病人,治疗护士必须在床边观察30min,确定无异常情况方可定时观察。
  3.减少输液渗漏
  首先应注重输液渗漏的预防,通过提高穿刺成功率和新拔针法,减少对血管壁的机械刺激和损伤。熟悉注射速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密切观察病人输液情况,对输液渗漏者力争早发现、早治疗。其次,输液渗漏一旦发生,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根据引起的原因、药物的性质对血管组织损伤的程度等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冷敷、封闭疗法等。
  4.意外应急处理
  输液时应避免液面过高或过低,过高不利于确定滴速,过低空气易入输液管内。当发现局部红肿并有疼痛感或注射处静脉走向出现红色索线,应停止局部输液或更换肢体,也可用中药金黄散外敷。输液后不明原因的发冷、发热,体温升高,严重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主治医生,必要时给予抗过敏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17 18:33 , Processed in 0.45495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