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回复: 0

[临床护理] 妇产科护理指导:胎盘和胎膜的形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2 10: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胎盘和胎膜的形成与蜕膜、羊膜和绒毛膜有密切关系。
  蜕膜在受精卵植入数日后,分泌期子宫内膜即变得肥厚、柔软、血管充盈,称蜕膜。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之致密层内,将蜕膜分为底蜕膜、包蜕膜和真蜕膜三部分。
  底蜕膜在受精卵的下面,介于宫壁及受精卵之间,日后发育成胎盘的母体部分。包蜕膜为覆盖在受精卵外面的蜕膜。真蜕膜又称壁蜕膜,是除孕卵着床部位外,覆盖在子宫腔的蜕膜。妊娠16周时,包蜕膜与真蜕膜融合,变为胎膜的外层,子宫腔因此消失。
  羊膜是由单层柱状上皮和不含血管的纤维组织构成。羊膜腔发生于二胚层时期,随着胚胎的发育,逐渐向外扩展,使羊膜和绒毛膜紧贴,与蜕膜共同组成了胎膜。
  绒毛膜囊胚植入后,滋养层生长许多毛状突,由它再分出若干小支而成为绒毛,这时滋养层即成为绒毛膜。早期,绒毛直接从周围的蜕膜中吸取营养。妊娠2个月时,与底蜕膜相接触的绒毛膜开始分支增多,称丛密绒毛膜,继续发育成为胎盘的子体部分;与包蜕膜相接触的绒毛膜,因缺乏营养而退化,变得光滑,称平滑绒毛膜。
  丛密绒毛膜的少数绒毛似树根样,深深扎入蜕膜中,有支持固定作用,称固定绒毛;大部分末端游离,称游离绒毛。绒毛彼此之间有间隙,叫绒毛间隙,它与蜕膜血管相通。绒毛虽然浸在间隙中的母血内,但不直接相通,而是靠渗透、扩散和细胞的选择力,获得胎儿所需要的营养,并排泄废物。
  早期绒毛被覆双层上皮,外为合体细胞,内为郎罕氏细胞。妊娠至16周时,郎罕氏细胞开始消失,至妊娠足月时,郎罕氏细胞消失,代之以众多而壁薄的微血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10-2 06:47 , Processed in 0.55049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