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5|回复: 0

[临床护理] 儿科临床护理指导: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技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2 10: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技巧
  1.1? 穿刺前的准备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让患儿平卧,嘱咐家长摁住患儿膝关节,另一家长双手绷紧患儿的头皮,双臂轻压、夹患儿的双肩使其相对固定,另备一条长能足够缠绕患儿头部一圈的胶布,为了防止粘患儿的头发两端留余10 cm将中间的大部分对折粘在一起即可。
  1.2? 小儿头皮静脉特点? 小儿头皮静脉丰富浅显易见,血管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回流故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回流。额正中静脉粗、直、不滑动、易固定又便于固定,不影响患儿活动,便于保温,一般为首选;额浅静脉及颞浅静脉浅、直,暴露明显、不滑动,因血管较细,穿刺技术难度大;耳后静脉稍粗,但皮下脂肪厚,不易掌握进针深浅度,且不好护理;颅骨缝间静脉较粗、直,但易滑动。
  1.3? 选择合适的头皮静脉,尽量避开骨隆突处? 前额正中静脉、额浅静脉、颞浅静脉一般为5°~15°,进入皮内后,平行向前刺入,见回血,即可固定。耳后静脉、眶上静脉为15°~30°。小儿头颅沿额缝、冠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穿刺时摸清骨缝,进针角度30°~60°。对不太清晰或者不清晰的血管,用指尖顺静脉走向探摸,体会血管走向、深浅、粗细、滑动度,然后穿刺。要领是针头斜面进入皮下后,向前向下由浅到深缓缓进针刺入,见回血,即可固定。护士要轻、稳、慢、准,选择自己认为有把握的血管。当患儿哭闹时,因静脉回流压力上升,头皮静脉血管会有1次短暂充盈过程,这时应巧妙地抓住时机,顺利完成穿刺。
  1.4? 做好家长的工作? 取得家长的配合,固定好患儿,不让其身体扭动。
  1.5? 根据静脉的深浅度采取适宜的力度? 一般肉眼看到的血管比较浅,而看不到、凭手感摸到的血管比较深。头皮静脉穿刺时,未用止血带,该静脉管壁两端无压力差,静脉回心血流无阻力。因此,头皮静脉穿刺回血较四肢静脉慢、少。所以当觉得针已进入血管,穿刺有空虚感,而不见回血时,不要急于拔出针头,应该停下等一等,或捏一下输液器下段的橡胶软管或者改变针头的位置、角度一般就可见回血。
  1.6? 固定针头要点? 穿刺成功见回血,及时固定针头是非常重要的,穿刺成功后,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针柄,用3条~4条胶布固定,头皮针绕圈后用1条胶布固定,头皮针绕圈范围要适宜,过大容易在输液过程中被牵拉或碰掉,过小易折,造成阻塞。要特别提出在穿刺前要剃掉穿刺点周围毛发,以利于胶布固定。如遇到有患儿因哭闹或应用退热药物引起头部多汗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可用头围固定法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可避免因出汗胶布脱落。常规固定的时候一定注意双手的配合,右手拿胶布左手手指配合粘贴,而且尽量将胶布集中粘贴,固定好后再将长的胶布绕头固定,根据情况可直接固定或者交叉固定在针头上面的胶布上。
  1.7? 穿刺中还应注意的几点? 将输液管调节器向上移至滴壶下,因调节器离滴壶越近,输液管内的压力越小,回血率越高;血管分叉处慎穿,可在离血管稍远处进针,进针后针头达血管分叉处停;用手指稍用力触摸血管,移开手指后血管看上去仍发青蓝且较直的可选用。如果用手指摸去,模糊不见了的血管不可用;横向的血管也可穿刺。传统的穿刺方向是向心方向穿刺。因为小儿头皮血管是呈网状分布,向左向右都能流通,所以在穿刺方向上向哪个方向穿都能顺利滴药,对已经穿刺过的血管,可在穿刺点前方进针,如果这条血管的后方或侧方有分叉血管且弹性好,可调转针头方向穿刺。液体不经过已穿刺针眼,不容易渗漏。
  1.8? 心理因素的影响? 穿刺中护士要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才能减少失败率。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技术水平,也受心理、不良情绪、周围环境的干扰和影响,必要时可请家长避开。
  1.9? 点滴不畅的原因? 针尖在血管里,但滴数不畅时,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针尖紧贴血管壁,针柄下垫棉签固定即可;输液瓶内压力低,抬高输液架;保持患儿安静,不让其哭闹;不存在其他原因时,穿刺针头斜面朝下固定也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18 07:52 , Processed in 0.43576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