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0|回复: 0

[临床护理] 儿科临床护理指导: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要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2 10: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因缺氧或产伤引起,早产儿发病率较高,是新生儿早期的重要疾病,预后较差。颅内出血的症状体征与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有关。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缺氧以早产儿多见。它可引起室管膜下生发层基质出血,还可引起脑实质点状出血或早产儿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2)产伤以足月儿多见、因胎头过大、头盆不称、急产、产程过长、高位产钳,用吸引器助产者等。上述情况可使胎儿头部挤压而导致大脑镰、小脑天幕撕裂而致硬脑膜下出血。大脑表面静脉撕裂常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3)其他,高渗液体快速输入、机械通气不当,血压波动过大,操作时对头部按压过重均可引起颅内出血。
二、临床表现
颅内出血的症状体征与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有关。一般生后1~2天内出现。常见表现有:意识形态改变如激惹、过度兴奋或表情淡漠、嗜睡、昏迷等;眼症状如凝视、斜视、眼球上转困难、眼震颤等,颅内压增高表现如脑性尖叫、前囱隆起、惊厥等;呼吸改变如呼吸增快、减慢、不规则或暂停等;肌张力早期增高以后减低;瞳孔不对称,对光反应差;出现黄疽和贫血。
脑脊液检查如发现为均匀血性和皱缩细胞,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CT和B超扫描等可提供出血部位和范围,有助于判断预后。
三、治疗原则
支持疗法;控制惊厥;降低颅内压,选用地塞米松,必要时用甘露醇脱水;使用恢复脑细胞功能药物;止血及对症处理。
四、常见护理诊断
(1)调节颅内压能力下降与颅内出血有关。
(2)体温调节无效与感染、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有关。
(3)有窒息的危险与惊厥、昏迷有关。
五、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改变,如意识形态、眼症状、囱门张力、呼吸、肌张力和瞳孔变化。仔细耐心观察惊厥发生时间、部位,避免漏诊。定期测量头围,及时记录阳性体征并与医生取得联系。
(2)保持绝对静卧减少噪声,一切必要的治疗、护理操作要轻、稳、准,尽量减少对患儿移动和刺激,静脉穿刺最好用留置针保留,减少反复穿刺,避免头皮穿刺,以防止加重颅内出血。
(3)合理用氧根据缺氧程度给予用氧,注意用氧的方式和浓度。病情好转及时停用。
(4)合理喂养根据病情选择鼻饲或吮奶喂养,保证热量供给。
(5)准时用药确保疗效。
(6)维持体温稳定体温过高时应予物理降温,体温过低时用远红外辐射床、暖箱或热水袋保暖。避免操作后包被松开。
(7)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呼吸功能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物品压迫胸部,影响呼吸。
(8)健康教育鼓励坚持治疗和随访,有后遗症时,教会家长对患儿进行功能训练,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加强围生期保健工作,减少异常分娩所致的产伤和窒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18 09:33 , Processed in 0.27171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